当今中国的养猪业正处于一个肉质品格的历史拐点,是养猪文化史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再现。猪肉产品市场的品牌化、差异化是全世界养猪产业的大势所趋,中国猪肉市场正处于这个历史潮流的后浪,是一个大的后浪,而且将紧逼前浪而形成一浪更比一浪高的后续,当然,前浪就是发达国家成熟的差异化猪肉产业和市常在这个琳琅满目的市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品牌、不同的猪文化色彩,不同的色香味在这个现代化的商业市场大浪中百舸争流,新陈代谢。这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而转移的客观规律。它提示我们以单一品牌求量的时代将被多档次求质的差异化时代取代,其内在原因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然导致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富有阶层形成新的高端消费需求。其外部原因则是既有必然又有偶然的复杂组合。 例举如下: 1 )现有年过花甲的老一代非常怀念他们儿时“土猪”的美味,偶尔也从亲友那里弄到几斤乡下的地方猪肉。这些乡下珍品与城市菜市场买到的肉口感差异之大使老人们在怀旧时讲出许多猪肉美味的传统故事,使现在的青少年向往“土猪”不已。这种怀旧文化是促使高端肉市场萌发的催化剂。 2 )消费者对瘦肉精的恐惧波及对瘦肉猪产品的恐惧。有些消费者认为较肥的猪肉含瘦肉精的可能性较校此外,目前广大消费者对地沟油和转基因油的恐惧导致改吃猪油,认为此举既美味又无地沟油之恶心,更无后代被绝种之担忧。更有甚者,医学的发达使人们能够更加辩证认识胆固醇的两面性。胆固醇摄入过多诚然可以对心血管系统造成负面影响,然而胆固醇摄入不足或体内胆固醇含量不足可导致胆钙固醇代谢障碍、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癌)、性激素水平下降和性功能失常从而不利于婚姻和家庭的稳定和谐。上述种种原因在客观上使消费者从对肥肉零容忍转变为可容忍,从不敢吃肥肉转变到适当吃肥肉,甚至在某些地区如安徽芜湖的肉市以肥为贵。这种消费趋势唤醒了沉睡一时的地方猪种的肥胴体和肥切块市场。 3 )极端天气的愈演愈烈使主打品牌杜长大汉皮五大流行猪种难以适应环境从而导致发病率一路飙升。长白猪原产丹麦,大白猪、汉普夏猪原产英格兰,皮特兰猪原产比利时,上述地域夏季最高气温在24℃左右。杜洛克猪原产美国新泽西州,其夏日虽然超过30℃,也是短暂有限,加之空气干爽可以通过水帘通风得以缓解。中国时下的高温远非上述洋猪之所适。2013年浙、沪、苏、皖、鄂、湘、渝、赣、闽等省市养猪腹地在盛夏皆有超过40℃之记录,超过36℃之日多达15~25天。浙江绍兴2013年8月12日达44℃。上述地域养猪存栏占据中国之大半,由于热浪,死猪无数。在这种天气条件下只有中国地方猪种泡在水塘里滚泥才能安然无恙。在40℃以上高温高湿的条件下用水帘也无法使杜长大汉皮之辈正常生长繁殖。在上述地区之外的广大养猪地区又连遭暴雨洪涝之害,洪涝之中的限喂栏中的母猪如何逃逸?产床上的猪如何逃逸?全封闭猪舍中的大群洋猪如何逃逸?它们的游泳速度和耐力有无测定记录?对比之下,养在开放式半开放式的中国地方猪种无论公母大小只要超过60日龄都可以迅速游出20~50米(依品种不同而异)。在中国地方猪种中尚未发现不会游泳品种,即使是生于干旱西北的八眉猪也是游泳一把好手。1959—1961年灾年之际,所有进口洋猪几乎全军覆没。然而,中国地方品种依然个个健在,风韵不减当年。2013年的水灾和热浪使养猪界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和猪农苦苦反思,意识到目前所谓的集约化工厂化养猪模式是按正常的标准化品种和生产条件设计的,没有将抗严寒酷暑能力和极端天气预案纳入战略决策思路。现在面对洪涝和高温不断加剧的趋势,我们的品种战略和设备如不及时调整,则猪场前途在劫难逃。在众多调整方案中,启用地方品种是一步上演国人大智慧的好棋,既可以增加猪群的抗灾能力又可以生产精品/极品猪肉。繁多的猪肉产品可以从品质上分化出3个档次:即普及版的正品,其时价不会超过30元/千克;提高版的精品(图1-1、图1-2、图1-3),其时价约70元/千克;奢华版的极品(图2-1、图2-2、图2-3),其时价可浮动于260~4000元/千克。不少业内人士看到这个历史转折,悟出了商机,开始投入精品/极品猪肉的生产。但是他们未必知道,新建一个精品/极品猪场或由原来的瘦肉型集约化猪场向精品/极品猪产业转型需要相当严格的条件。我们把这种条件可以定义为养猪产业战略转折的基础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