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8-13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1 国家级地方鸡种基因库建设内容和方法 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地方鸡种资源的保护研究工作,近年来通过国家863计划、国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等项目支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沉积了多元化的资源。国家级地方鸡种基因库(江苏)有4种保存方式:活体基因库、DNA资源库、文献数据库、育种素材库。 1.1 活体基因库建设 我国拥有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无法比拟的地方鸡资源优势。这些品种资源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系统功能维持和恢复至关重要,为生活保障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原始素材,也是历史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国家级地方鸡种基因库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在异地最大限度地保持地方鸡种原有的特征、特性和遗传多样性。 1.1.1 资源调查 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两次参加全国家禽遗传资源调查,范围覆盖31个省(市、区),调查130多个鸡遗传资源,较为全面地掌握了我国鸡遗传资源的真实状况。 1.1.2 素材群收集 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基因库保种原则提出引种计划,覆盖濒危品种、原产地难以实施保护的品种、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品种、新发现的具有重要潜在经济价值的品种。经过四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基因库收集保存的地方鸡种已达29个。其中抢救了2个在原产地已灭绝鸡种(鹿苑鸡、萧山鸡),6个濒危鸡种(第一次全国家禽遗传资源调查发现:狼山鸡、崇仁麻鸡、河南斗鸡、惠阳胡须鸡、安义瓦灰鸡、金湖乌凤鸡),2个新发现的珍稀鸡种(瓢鸡、大围山微型鸡)。 1.1.3 素材群整理 收集到的素材群,通过多批次、多世代规模的繁殖,观察后代个体的遗传性能,按照品种标准进行适当的整理,淘汰不符合品种标准的个体。 1.1.4 保种群组建 基础群数量达到保种技术方案要求后,组建保种群,进入保种程序,确定保种方法。 1.1.5 条件支撑 国家级地方鸡种基因库(江苏)2000年经农业部批准由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承担建设,位于邵伯实验基地内,占地6.67公顷,建筑面积3520m2,备份鸡舍1100m2,个体笼位10000多个。拥有国家家禽生产性能测定站、农业部家禽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江苏省家禽遗传育种实验室等多个公共研究平台作为技术支撑。科研人员30多名。 1.1.6 饲养管理 饲养方式以个体笼养为主,分育雏、育成、产蛋三阶段,环境控制采用纵向通风和湿帘降温,卫生防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执行,在每个世代持续开展鸡白痢、禽白血病净化实现种鸡疾病的有效控制。 1.1.7 品种资源评价 自基因库建设初期,通过统一饲养管理条件下20多个品种生理生化指标、性能测定及分子评价,形成《鸡遗传资源评价技术规程》,规范鸡遗传资源的评价程序、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技术标准。明确了各品种资源需要重点保护的内容,使得保种工作更有目的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1.1.8 保种方法 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自20世纪80年代就开展了有限规模群体保种理论和保种方法的研究,研制提出了多种适合于不同条件保种场的保种方法,包括家系等量留种随机选配法、家系等量轮回交配法、群体保种法、保护区随机交配法。根据试验对比以及本基因库实际条件,选择“家系等量留种随机选配法”用于保存鸡种的继代繁殖。多年的实践证明“家系等量留种随机选配法”可靠,能有效控制群体近交增量和遗传漂变,保持了地方鸡种的原有特征特性。该方法已被农业部优先推荐在国家级保种场和基因库使用。 1.1.9 保种效果监测 表型监测主要监测本品种需要重点保护的特征性性状及一些常规性状,分子水平监测利用FAO推荐的微卫星DNA标记监测保种群不同世代遗传多样性。另外,制定了4个省级技术规范:《地方鸡保种技术规范》、《地方品种种质测定技术规范》、《地方禽种资源场(基因库)管理规范》、《地方禽种选育技术规范》。 1.2 DNA资源库建设 在活体基因库建设的同时,建立了地方鸡种DNA资源库。利用该平台,一方面开展分子水平的保种效果监测;另一方面开展基础研究,合理地利用和开发基因资源。 1.2.1 样品采集和保存 原产地素材群样品;基因库保种群样品;所有样品(血样、组织样、基因组DNA及cDNA)-70℃保存。现已保存80多个地方鸡种2万多份样品。 1.2.2 DNA资源库管理 样品按照品种(个体)编号、采样地点、采样年份(世代)、被研究情况等归类登记,建立纸质资料档案。专人管理,制定管理条例和使用批准登记制度。制定安全条例和应急措施。 |
上一篇:家禽遗传资源保种技术方案
下一篇:羊胚胎移植操作及注意事项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