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牛羊业篇 > 文章

2014年中国乳业的新趋势

时间:2014-01-06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那么我觉得,这个市场达到一定量的时候,也就是说鲜奶低温产品达到一定量的时候,伊利和蒙牛这种企业实际上只需要加一个生产线就OK了。所以从这一点看,很多小型的企业未来的压力依然是存在的。还有像新希望、三元这样的企业,它在全国也做了一些布局,它如何抓住这样的机会?从当前来看,新希望的发展还是不错的。
  第三个趋势:全进口品牌在液态奶领域卷土重来。在这一点上,尤其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这些城市为主。大概在2003年的时候,中国几乎无论是市场、精品超市,还是我们看到的普通超市、便利店等,几乎看不到国外的液态奶在货架上,但是今天我们去超市,尤其我这一次调研,发现最少有20多个品牌。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当年帕玛拉特在中国退出市场的那种惨烈,今天为什么多的品牌又重新进入中国?在市场调研中,我相信液态奶的中高端市场未来外资品牌进入还会进一步增加。现在的几十个品牌还主要是贸易公司操作,还没有大的企业进入。在今年大概4、5月份普天盛道做过一次论证,就是有一家企业委托我们,说美国的常温奶如果进入中国,在中国大概用三到五年时间可以做多大的市场?我们调研结果做出了一个50到100亿的预测。这与中国消费者本身无论从奶粉和液态奶对外资品牌的认知有很大的关系,核心还在于我们前面提到的诚信问题。最值得强调的是,已经有企业对液态奶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有战略思考。
  我再谈一下液态奶的竞争趋势。
  第一,现在大概每年2300到2500亿销售市场的需求;
  第二,奶源价格未来2到3年还是看涨。我举个例子,在陕西比较好的奶源都涨到了每公斤5.5元,之前在4块钱左右。在河北大概也涨了1.5元,个别会高一点,东北也涨了一块多钱,我们再把这个涨价空间还原到奶粉上,依然是每900克涨了大概9块钱10块钱左右,这个很可怕。
  第三,区域企业普遍产品结构落后。
  这是现在液态奶里边的我觉得三点很重要的现状。这三个现状直接决定这个市场向左还有向右它的发展方向。
  在2008年之前我还提出过一个理论,在液态奶领域里边的竞争,叫“养猪理论“:在中国我们都会看到每年过春节的时候,大概在八十年代的时候这个家庭会杀一头猪,它大概需要一年的养殖,养肥了才会杀,液态奶竞争的趋势其实从2010年的时候这个理论表现的尤为突出,就是蒙牛并购了当时在河北省最大的乳品企业君乐宝。君乐宝当时大概每年20亿销售额左右,但是在伊利和蒙牛短短两三个月的市场压力下,他就难以支撑下去,最终不得不卖给蒙牛。今天我们看到的其他一些企业,虽然说现在一些中型企业好像还可以,但事实上还有有一家销售20多亿的综合性乳品企业,我曾经跟他的董事长聊天,我问他,我说如果伊利或者蒙牛一家企业在你的市场上用另外两个省的利润来给你做一次价格竞争,你大概能顶多长时间?他给出的时间是5个月。我们在想,5个月就可以把一个中型企业在市场上打垮,这是现在市场最可怕,或者在乳业未来在竞争中最重要的一条策略。
  我们想,如果伊利在向某一个区域施加市场持续压力的时候,蒙牛会袖手旁观吗?显然不可能。我们可以回想大概在05、06年左右的案例。当时蒙牛向上海进攻,上海是光明的主要市场。当蒙牛进入这个市场没有一周,伊利马上布局跟进,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两家都能从上海切出蛋糕的核心原因。对这条市场策略,我觉得等这一轮因为2008年三聚氰氨的影响彻底结束之后,在中国液态奶领域里必然还会上演。当然还有一点,整个市场我觉得还是大着恒大,强者恒强,全产业链的企业机遇可能更大,还有综合性的企业机遇更大。
  2014年奶粉市场的趋势是什么?
  我们再看一下奶粉市场的趋势。
  第一,奶粉市场进口原料暴涨,洗牌加快。前面我谈到的每吨一万元左右的涨幅,还原到每罐奶粉大概9元人民币。对于180元的终端产品来说大约它的出厂价是120元,180元是这个市场上主流的,大概占据销售一半以上的品类产品,9元占它7%到8%左右的成本,7%是绝大多数企业每年的净利润。这是奶粉市场的第一个趋势。
  第二,新西兰神话破灭,外资压力预警结束。虽然我们后来(在媒体上)看到,说这件事情——肉毒杆菌这个事件是个乌龙事件,但是我想告诉大家,这次到广东调研我们发现多美滋因为这个事件受到的影响很大,现在销量才恢复到他过去同期销量的40%左右。广东是多美滋比较好的市场,我相信可能比较差的市场恢复在30%或者更低。雅培恢复的比较好。
  多美滋恢复的情况,事实上国产的多数企业和从业者是有深入了解的。因为在激素门事件的时候,圣元的下滑就很严重,虽然那也是一个乌龙事件。因为我们有这个经验,所以当初肉毒杆菌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对多美滋的判断,大概下滑70%到80%还是比较准确的。这是新西兰神话的破灭。

上一篇:用全产业链破解“奶荒”困局

下一篇:奶粉风暴背后的中国制造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