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牛羊业篇 > 文章

2013年肉牛牦牛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

时间:2013-01-05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

    1. 2012年肉牛牦牛产业特点及存在问题
  1.1 基本特点
    养殖效益低,农户弃牛,弑母杀青,牛源不足及成本上涨等导致分散的母牛养殖和异地育肥规模快速萎缩。牛肉减产,活牛和牛肉价格剧涨,产业处于微利状态。单位养殖户(场)的存栏量增加,预测年末存栏不足6500万头,其中能繁母牛不足2300万头,牛肉减产约60万吨。牦牛存栏增至约2000万头,肉产量约25万吨,减头增效效果未现。活牛和牛肉(含下水)走私严重,屠宰产能过剩状况加剧。肉牛牦牛产业步入痛苦转型期,引发生产和消费双方忧虑。
    牛肉刚性需求全年强劲,低龄人群牛肉消费比重明显增加。进口牛肉价格低于国产,进口企业和牛肉进口量继续增加。
    由牧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模式和大规模围栏育肥模式迅速普及,规模化母牛养殖企业陆续出现,南方肉牛产业开始发力,牦牛屠宰加工企业进驻藏区,投融资机构开始关注肉牛产业是本年度新变化。
  1.2 产区变化
  以外购活牛、屠宰产肉为特征的安徽、山西、山东、河北基本失去持续发展基础。山东出现向技术质量型产业转型态势。以养殖母牛、育肥牛和屠宰加工为特征的河南、东北、西部产区发展优势明显。南方省区发展优势和潜力突显。养殖产区“活牛不出省、牛肉天下行”模式的发展势头强劲。
  1.3 效益与安全
  肉牛牦牛产业的发展是维持少数民族地区和偏远地区社会安定的物质基础。行业间政策资源的不平衡分配和失策是危及产业及从业人群稳定和效益的主导因素。走私进口、活牛长途贩运、私屠滥宰、疫病防控体系缺失、养殖用地政策不明确,大幅压缩了产业效益空间,严重动摇了产业基础。异地运输、疫病扑杀补偿金不抵成本,缺乏资金、技术和人力系统支撑的“确保无重大疫情的指标和问责制”,导致易爆发、扩散、隐瞒重大疫病,加大了病害和食品安全隐患。
  1.4 产业技术
    农副产物饲料化技术研发力度加大,全价混合日粮调制技术和工艺随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渐被应用,适合市场需求的育肥及加工集成技术受到欢迎。牦牛放牧加补饲技术、淘汰奶牛和奶公牛的高附加值化技术初见成效。地方黄牛的高附加值在南方部分省区得到验证。因地制宜的牛场(舍)设计工艺及环境控制技术得到应用。牛用Ο型疫苗和MPB70/83抗体检测试纸条获新兽药注册证书。技术推广的成本高于收益与机制不完善及养殖规模化程度低仍是技术普及的瓶颈。
   1.5 产业政策
    颁布《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1-2025)》(“改良计划”)和《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防治规划”)。标准化养殖场创建活动(“创建活动”)稳步推进。地方政府普遍加大扶持母牛养殖政策力度,部分省区量体裁衣式的政策措施效果明显。
.   2. 2013年肉牛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2.1 存栏量与养殖方式
肉牛存、出栏量继续下降。母牛分散养殖仍是主体,但散户退出速度加快,单位养殖户(场)的饲养规模继续扩大。架子牛异地运输距离缩短,本地育肥场的存、出栏头数稳中有增。标准化和规模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实用、廉价、舒适、标准”的养殖设施建设理念逐步增强。稳定存栏量、提高单产和肉质仍是主题。
  2.2 养殖成本与效益
    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土地费用、建材、人工、运输、疫病防治与死淘等费用增加及政策不匹配等,进一步加大成本,活牛和牛肉价格继续攀升。走私、注水和进口牛肉进一步压制养殖、加工效益。
   2.3 疫病与防控
    口蹄疫与运输应激综合症仍是主要疫病,活牛异地运输及预防监管检测不到位是主因。疫情监测滞后现象难有改观。常见病仍以牛主自行诊治为主,且是防控重点。重大疫病仍难有效控制。

上一篇:山西省羊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下一篇:河北省养羊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