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兽医战略 > 文章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研究进展

时间:2009-11-11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是一种由α-疱疹病毒,即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引起的鸡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呼吸困难、喘气、咳出带血分泌物、喉部和气管黏膜肿胀、出血,并形成糜烂,该病急性暴发时的发病率为90%~100%,死亡率为5%~70%(平均20% ),蛋鸡的产蛋量明显下降,是危害养禽业的重要疫病之一,被国际兽医局在《国际动物卫生法典》1999年版中列为B类疾病。自1925年May和Tittste在美国洛岛发现该病以来,现已遍及世界各国。我国在50年代发现本病,1988~1990年曾在许多省份流行,1992年以后在我国一些地区又呈地方性流行。ILTV只有一种血清型,在鸡上表现不同的毒力。与其它的疮疹病毒不同,ILTV的宿主范围窄,几乎只感染鸡和鸡源细胞。野鸡偶尔也感染,而火鸡不能自然感染。ILTV可以在鸡的呼吸道上皮细胞迅速复制并能在感觉神经元进行潜伏感染。因此ILT仍然是世界养禽国家重点考虑的疫病之一,本文拟对该病的研究状况作一概述。
一、病原及特性
    ILTV颗粒和其它疱疹病毒颗粒形态大体相似,具有囊膜、核衣壳和核心。成熟病毒颗粒在细胞核内呈散在或结晶状排列,带有囊膜,直径为19~250 nm。囊膜形态不规则,表面的分界膜上带有由病毒编码的糖蛋白组成的纤突。在囊膜和核衣壳之间有一层球状蛋白形成的皮层。核衣壳为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每一面有162个长型空心壳粒,直径约为100nm,在核衣壳内有由病毒DNA和DNA结合蛋白组成的核心。
    该病毒与其它疱疹病毒不同,其具有高度的宿主特异性,只能在鸡胚及鸡胚的细胞培养物内良好增殖。目前,鸡胚仍是常用的病毒培养方法,经尿囊腔或绒毛尿囊膜途径接种ILTV,接种鸡胚后48 h就能观察到坏死区中央凹陷、边缘不透明的痘斑,接种后2~12 d鸡胚死亡。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可在鸡胚肝、鸡胚肺、鸡胚肾以及鸡肾细胞培养物中增殖。Hughes比较了几种ILTV培养系统对ILT分离和繁殖的效率后发现,鸡胚肝与鸡肾是较好的培养系统,而鸡胚肾、鸡胚肺细胞培养物以及鸡胚绒毛尿囊膜的敏感性略差。同时Balow和Klasen观察到了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在骨髓源和脾脏源巨噬细胞培养物中的生长情况。近年来,有学者报道培育成功了ILTV鸡胚成纤维细胞适应株。
二、流行病学
    鸡是ILTV感染的主要自然宿主。虽然ILTV也可感染各种日龄和品种的鸡,但是仅在多数成年鸡中才能观察到,感染率可达90%~100%,死亡率差异较大,从5%到70%不等,一般为10%~20%。近年来,在养禽业发达国家由于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疫苗的应用,ILT表现比较温和,死亡率大大降低,约为0.1%~2.0%。病毒繁殖仅限于上呼吸道。尽管禽的巨噬细胞对ILTV是敏感的,但在正常情况下很少或者根本看不到病毒血症迹象。Winterfield和So成功人工诱发青年火鸡的上呼吸道出现喉气管炎,他们还报道,从一只孔雀的气管内分离到ILTV。在此之前,感染火鸡未获得成功,说明一定年龄的火鸡对ILTV的感染具有抵抗力。据报道,人工感染的鸭能表现出血清阳转现象,但欧椋鸟、麻雀、燕子、乌鸦、野鸽、鸭、鸽、珍珠鸡、大鼠、小鼠兔不感染ILTV,火鸡胚与鸡胚易感,鸭胚易感性较差,而且珍珠鸡与鸽胚也不易感。
该病主要由接触性感染引起,病毒经呼吸道和眼睛侵入鸡体,经口咽途径能感染,此途径也是一种感染方式。ILTV自然感染的潜伏期随着毒力不同而变化较大,强毒株一般为2~6 d,毒力较弱的毒株其潜伏期可长达10~12 d,人工气管内感染的潜伏期较短,为2~4d。ILT的传染源有3种,即患急性上呼吸道疾病的鸡、能排出ILTV的带毒家禽以及所有污染物(包括无生命粒子及与感染鸡有过接触的人员)。易感鸡群与接种了疫苗的鸡若较长时间接触,可感染发病。迄今尚未证实本病能经卵垂直传播。进入体内的病毒主要在喉气管中呈局限性增殖,亦可在三*神经节细胞内长期潜伏。ILTV在呼吸道分泌物及畜体内能持续存在数周以至数月,因此在ILT的控制上对某个疫点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性措施是很关键的。
   本病一年四季都能发生,由于病毒对高温的抵抗力弱,因此夏季发病少,冬春寒冷季节发病较多。鸡群拥挤,通风不良,饲养管理不善,维生素A缺乏,寄生虫感染等,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此病在同群鸡传播速度快,群间传播速度较慢,常呈地方流行性。
三、病毒的潜伏感染及其激活
    长期潜伏感染是本病流行病学的主要特征之一,这也是所有的疱疹病毒感染的共同特征。Bagust等发现,在气管感染ILTV的鸡中,某些鸡在感染后3~6 d内ILTV由气管外向三*神经节扩散。虽然ILTV感染三*神经节的精确途径还不清楚,但因为三*神经节是支配上呼吸道、口和眼神经传导的主要神经元,因此ILTV到三*神经可能通过神经元来实现的,Williams等通过PCR方法也证实三*神经节是ILTV的主要潜伏位点。疱疹病毒的基因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之中,随细胞DNA的复制而复制,形成长期潜伏感染状态。潜伏感染的建立可以阻止宿主对病毒的免疫清除,从而允许ILTV感染在鸡群中持续存在。当机体在自然应激因素(如混群、转笼、产蛋等)或人为应激因素(如注射皮质类固醇或环磷酰胺等)影响下,潜伏的病毒可以再活化,但与原发性感染不同,这种潜伏感染的再激活很少能引起临床症状。因此,畜禽一旦感染疱疹病毒后,往往呈现周期性的自然发病。

上一篇: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下一篇:完善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思考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