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基础兽医 > 文章

新形势下中国猪场的非洲猪瘟防控

时间:2022-05-07    点击: 次    来源:北斗农科    作者:陈维,谭涛 - 小 + 大

(3)添加功能性氨基酸:有研究表明,在猪的肠外营养液中添加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等高浓度支链氨基酸,可减少骨骼肌的分解,极大改善全身蛋白质平衡。猪在遇到应激时会出现蛋白质的分解与丢失,而营养支持可以增加其治愈率。

(4)保证肠道健康:猪肠内营养的重要作用是保持小肠黏膜的完整性和屏障功能,维持黏膜抗体IgA的含量,同时抑制各种前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调节分解代谢,因此肠道健康对于动物机体来说至关重要。

5.4 控制免疫抑制性疾病,减少ASFV弱毒株的危害

5.4.1 免疫抑制产生的原因

猪场常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主要有非洲猪瘟(ASF)、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病等疾病。正常情况下,猪的免疫器官(如骨髓、胸腺、淋巴结、脾脏等)在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参与下,共同完成对抗原(病原、疫苗)的识别和应答,这时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和细胞因子,进而对抗原进行杀灭和清除。当ASFV、PRRS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等病原感染猪后,主要在猪的免疫细胞中复制,病原的大量复制会干扰免疫细胞的功能和抗原的递呈,抑制或阻断抗体的生成,从而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免疫抑制,机体抗病力下降,甚至丧失。

5.4.2 免疫抑制性疾病对猪群的危害

发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后,机体的免疫功能会减弱,容易出现混合感染情况,而且多病原的混合感染会加重病情,严重者失去治疗价值。免疫抑制性疾病可导致繁殖母猪抗病力明显下降,出现发情和生产障碍、配种率低、流产、返情、产死胎、产弱胎及产健仔少等现象,母源抗体保护力减弱会导致仔猪发病率升高等[22]。猪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后会增加ASF防控的难度,也会使处于ASFV潜伏感染状态的猪更易出现临床症状,加大ASFV的排毒量,并延长排毒时间,增加精准清除的难度。

免疫抑制性疾病会干扰疫苗免疫和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增加猪场疫苗和药物的成本。在养猪生产中,当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时,如果不能及时找出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根源,盲目加大疫苗免疫剂量,会加重猪免疫器官的损伤,导致免疫耐受或免疫麻痹。当猪群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潜伏感染时,抗生素治疗效果会很差,盲目加大药物剂量,不仅治疗效果不理想,还会导致猪群出现药物中毒,造成肝和肾的功能下降,生长速度减慢,给猪场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

5.4.3 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控

(1)科学的饲养管理:保证饲养密度合理、饲养环境良好和营养均衡。在母猪和断奶仔猪转群时,在饲料中添加复合多维(如强力拜固舒),可提高猪群的健康度,减少应激。

(2)科学合理用药:在饲料中添加高品质的替米考星和磺胺氯达嗪等药物,控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引起的继发性细菌性感染,减轻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引起的免疫抑制;选择优质的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进行免疫。

(3)定期对猪群进行监测:定期监测ASF、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病原学和血清学,及时清除有问题的猪,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种猪群的健康度,最终达到提高生产成绩的目标。

6  小结

ASF最根本的防控措施是不让病毒进入猪场,生物安全措施依然是预防ASF最根本的方法,大多数传统猪场需要进行硬件设备的改造,对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执行严格的生物安全流程和专业的检测。ASFV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传播速度较慢,因此一旦猪场发现个别猪感染,可以通过精准清除的方法及时消灭感染猪,使猪场保持阴性。随着ASFV弱毒株和疫苗毒株的出现,经典的“拔牙”方法面临巨大挑战,但是通过更加专业和精确的检测以及更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该病依然可以得到控制。对于感染ASFV弱毒株和疫苗毒株的猪场,在进行精准清除时需要控制其他疾病的感染,尤其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圆环病毒病这类免疫抑制性疾病及继发感染,同时,猪场需要做好抗应激的工作,增强猪本身的抵抗力,减少排毒,提高“拔牙”的成功率。这些措施和方法是针对我国当前ASF形势下暂时的应急措施,从长远来看,未来中国ASF控制还是需要走彻底净化的道路。

上一篇:浅谈非洲猪瘟对中小养殖场(户)的影响及应对建议

下一篇:吉林省无疫小区的建设与评估经验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