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临床兽医 > 文章

非洲猪瘟病毒基因I型流行趋势与临床诊断要点

时间:2022-03-08    点击: 次    来源:猪业科学    作者:康健峋,李金龙等 - 小 + 大

  5.1 加强监测措施
  发生疑似非洲猪瘟疫情时,应按照相应规定,进行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感染来源并评估扩散风险。同时调查记录疑似感染猪种类、数量、存栏量,病死猪发病时的异常表现、发病过程,补栏、人工授精、调入调出等信息。查看发病猪场规范免疫情况,发病猪舍布局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等,将发病猪的临床症状与非洲猪瘟临床症状相比较,观察是否符合判定标准。因非洲猪瘟病毒基因I型潜伏期较长、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需每日监测猪群体温变化和临床表现,对饲养环境和猪只定期进行抽样检测。有相应条件的养殖场可以安装设置智能化监测系统,每日进行体温监测。出现散状发病,临床表现异常等情况立即进行采样检测,避免产生其他猪传染性疾病的误诊,对确诊病猪及时扑杀。
  5.2 加强生物安全防控
  加强人员流动管理,遵循人员单向流动原则,防止对生物安全级别更高区域的污染,相关人员进入工作区域和生活区域时,更换消毒过的衣物,进行有效淋浴和消毒,并按规定路线进入各自区域。严格控制生猪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的运输,做好运输过程中的防控,生猪运输前后对货车进行清洁消毒,建立符合生物安全法规的实时监控、可追溯的猪/猪肉运输系统。增设检验检疫消毒程序,控制运输车辆的流动,运输过后对车辆经过道路进行消毒。
  加强对饲料、疫苗、兽药、食材和生活物资等入场物资的管理,对进口猪只、猪肉产品进行全方位的隔离检疫,根据动物卫生法典,针对家猪、野猪、猪胚胎等进行管控,防止非洲猪瘟病毒传入。按照国家防疫要求做好运输交汇地区的专业检疫工作,杀灭病原。
  5.3 加强对养猪部门相关人员的宣传和培训
  在我国规模化养殖场分布较为广泛难以进行集中管理的条件下,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的同时建立联动机制,调动各方力量加强相关知识的科普和宣传力度,通过不同媒介科学引导养殖相关人员了解重视非洲猪瘟病毒基因I型,积极配合相关防控工作,认识并及早发现疫情,一旦发现猪只皮肤发红、体温异常、关节肿胀、育肥猪死亡率升高和妊娠母猪流产等临床表现时,及时报告并采样检测,有效控制疫情,减少损失。
  5.4 其他防控
  建立全面的监测和筛查计划以及早期检测、报告、预警和响应系统,实施合理的补偿政策,养猪场应按规定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可疑病例。因为针对基因I型非洲猪瘟目前尚无产业化的药物和疫苗,所以在疫情的防控中早期诊断和感染猪群扑杀尤为重要。
  6 总结
  随着非洲猪瘟病毒基因I型在我国被发现,我国非洲猪瘟的防控迎来了更大的挑战,相对于低毒力、容易慢性感染及潜伏期更长的基因I型非洲猪瘟病毒,我们应更加重视,做好充足的准备,将其控制在萌芽阶段,为国内根除非洲猪瘟病毒打下坚实基础。

上一篇:农村散养户鸡病治疗常见问题与解决对策

下一篇:小挑法在散养仔猪绝育上的临床应用详解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