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基础兽医 > 文章

猪病毒的感染致病机理

时间:2014-11-16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2.病原微生物在体内增殖、扩散和抗吞噬 病原微生物侵人机体后,必需在猪体内的组织中增,或在局部增殖或是扩散至全身。对病毒进人易感细胞后,利用细胞的某些物质来合成病毒的自身结构成分,从而使病毒增殖,影响或破坏感染细胞。病毒对感染的细胞也有一定的选择性,如猪流感病毒可感染口乎吸道上皮细胞,并在其中增殖。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只感染肠道上皮细胞并在其中增殖。
  病原微生物的扩散能力,也是其致病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病毒的扩散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病毒在感染的细胞中成熟后释放于细胞外,再进入邻近细胞,如猪瘟病毒,此为大多数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另一种是病毒通过胞浆间桥感染邻近细胞,彳<经过胞外环境,如猪痘病毒。能以后者传播的病毒多数也可以以前一种形式传播。
  病毒一旦进入组织,就会受到机体内具有非特异性免疫防御机能的吞噬细胞的作用。但病毒能产生各种产物抑制或抵抗吞噬细胞作用而免于被清除。
  3.病原微生物对机体的致病作用病毒致病性 病毒对机体的损伤,一方面是病毒感染引起细胞破坏、死亡及转化等;另一方面感染引起免疫病理反应。
  (三)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病毒感染细胞以后,引起细胞蛋白质和核酸代谢障碍,而且细胞内可出现大量堆积的病毒粒子,从而对细胞正常生命活动造成危害。有的释放病毒以致引起死亡;也有的病毒感染后在细胞内产生包涵体或引起细胞融合,或引起细胞恶性变而造成组织细胞的损伤,进而引起炎症反应等一系列病理过程。
  病毒感染也可引起机体发生多种免疫病理反应。如病毒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组织(如基底膜)中引起免疫病理损伤,或者抗体和带有病毒抗原的细胞作用,并在补体的参与下引起炎性介质的释放造成组织损伤等等。这种免疫病理反应给机体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以上是病毒的致病作用,其他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是通过在感染局部增殖引起炎症反应。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实质上是病原微生物对机体体表的吸附、侵入组织,在体内或细胞内增殖、扩散蔓延,抗拒机体的防御机能以及产生毒性产物,或引起免疫病理反应而造成机体损伤的总和。但由于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结构、代谢能力和代谢产物、增殖所需条件等不同而侵害不同的部位,产生不同的致病物质,所致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也不同,进而在临床上就有不同的表现。
  病毒侵入机体后在易感细胞内大量增殖,从而引起细胞破坏或发生各种变化,是病毒致病的基础。因此,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直接关系到病毒感染的发展和结局。当病毒与细胞相互作用后,可发生以下几种情况,同时这也是病毒致病的机制。
  1.细胞破坏、死亡 病毒导致细胞破坏、死亡的作用称为杀细胞效应(Cytocidd effec:t),若发生在体外培养的细胞时,称为细胞病变效应( cyto-pathic effect,CPE)。细胞破坏、死亡的原因主要是:①某些病毒结构成分的直接毒性作用,如腺病毒的触须,可直接作用于细胞引起CPE,腮腺炎病可溶解红细胞;②病毒的早期蛋白等抑制宿主细的代谢,使细胞的高分子物质不能合成;③病毒染使细胞的溶酶体受损,导致细胞白溶;④病毒染使细胞染色体受损。
  2.细胞膜结构与功能改变 病毒感染细胞的整个过程,包括吸附、穿人,以及释放等都会引起细胞膜发生改变。其改变有:①细胞膜成分改变,表面出现新的抗原,如包膜病毒的包膜糖蛋白,细胞表面的受体被破坏;②细胞膜及膜性细胞器通透性异常,可出现混浊肿胀,其原因与蛋白质及脂质的成受阻有关;③细胞融合,即病毒感染后可出现胞与细胞的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
  3.细胞转化 病毒感染细胞后并不增殖,而是以整合的方式,病毒的核酸基因组插入到细胞的染色体小,如某些I)NA病毒的部分或全部核酸,某些RNA病毒经逆转录而产生的DNA等。整合后的病毒核酸称为前病毒。整合作用可使细胞的遗传特性发生改变,而导致细胞转化。转化的细胞失去了接触制与分裂抑制的特性,可以无限制的生长繁殖,而导致肿瘤的发生。转化的细胞也可死亡,也可发生恶性变。前病毒住…定条件下也叮由细胞的DNA中脱离出来,进行复制增殖,如白血病病毒能引起体外培养细胞发生转化。
  4.包涵体形成 有些病毒感染细胞后,在胞浆或用]胞核内出现光镜下可见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斑块状结构,称为包涵体。其大小、数目不等,有嗜酸性和嗜碱性包涵体。包涵体是病毒感染细胞的最具特征性的形态改变,对病毒感染具有辅助诊断以及鉴别的作用。病毒包涵体含有病毒颗粒、未装配的病毒成分等。包涵体可破坏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有时可引起细胞死亡。某些化学因素以及衣原体、细菌等也可引起类似的组织学变化。

上一篇:仔猪出生后提高免疫力的措施

下一篇:奶猪腹泻再次彰显系统控制的优势与正确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