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监测流调 > 文章

我国禽流感的流行情况及其防控

时间:2014-04-06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赵继勋 - 小 + 大

     1.3.3 禽鸟互传方式
    2005年5月以后主要通过禽鸟互传方式传播。家禽本身的传播主要是禽鸟交易市场、家禽向候鸟传播、候鸟向家禽传播、留鸟与鼠类的间接传播。
    1.3.4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传播特性
    病毒传播能力相对较弱,需要一定程度的病毒量,近距离的接触才能引起发病;常规的生物安全隔离可延缓传播扩展的时间甚至阻断传播;病毒对外界环境(尤其是高温干燥)和消毒药的抵抗力较弱;常形成季节性传播,容易用消毒药清理环境污染;H5N1亚型禽流感从开始出现到形成流行需要较长时间,北方地区通常11月才显形,到1月底春节前才形成流行状态;通过消灭疫点的方法能很好地控制传播和流行;目前疫病发生和候鸟迁徙明显相关,需重点防控养殖对象特点明显。
    1.4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出现变异的原因分析
    1.4.1 候鸟(尤其是野生水禽)在病毒株变异产生上起着主要作用
    青海湖候鸟发病后,变异的产生频率明显加快;新变异株发现和造成流行的时间和候鸟迁徙时间明显相关;候鸟迁徙路线和不同变异株的出现明显相关,如东南亚—中国中部省份—东北西北路线主要是7分支和2.3.2分支,东南亚—广东—山东沿海—东北亚路线主要是2.3.4分支,欧、非洲主要是2.2分支,印尼主要是2.1分支,东南亚、中国、东北亚主要是7、2.3.2和2.3.4分支,四川、西藏、青海湖、新疆有其独特性,疫病发生方式出现了改变。
    1.4.2 家养水禽对变异产生的作用值得关注
    水禽感染 H5N1 亚型禽流感致病性相对较弱;水禽的免疫工作相对较差,带毒、排毒形成潜在传染源的可能较大;水禽和候鸟的接触性较紧密。
    1.4.3 免疫压力的作用相对较小
    疫苗的应用和流行毒株的免疫原性针对性不好;出现的新变异和疫苗的应用没有明显相关,甚至基因分支完全不相同。
    1.5 H5N1亚型禽流感流行的原因分析
    疫病开始发生主要是候鸟将新变异株传给家禽。主要方式是迁徙过程中的排毒,造成家禽(或许主要是水禽)受到污染而发病,候鸟栖息地的水域或具有水面、池塘的养殖环境相对易受害,留鸟和老鼠有传播的可能;发病家禽或受到污染的家禽进入流通市场造成疫病流行;发病家禽企业内部生物安全管控不严,造成疫病在集团分布区域内流行;严重污染情况下的大风天气;过度依赖疫苗防控禽流感。
    2 H9N2亚型禽流感
    我国H9N2亚型禽流感毒株自2007年开始出现F/98-7亚系,2010年后所有流行毒株和已分离毒株全部都属于 F/98-7 亚系。通过分析2010~2011年不同亚分支H9N2流感病毒在我国的地理分布发现,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分布于19个省份,其中HeB/10-like分离自17个省份,GD/11-like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SD/11-like主要在我国中部省份。
    我国H9N2亚型禽流感毒株分为Ⅰ、Ⅱ、Ⅲ、Ⅳ群。不同群在全国的分布不同,北方地区主要是Ⅰ群;三群的HI交叉结果不同,Ⅰ群中的某些毒株的免疫原性最好,如选作疫苗,并使其HI效价≥210,则对其他群也有较好保护效果;标准疫苗株基本上都是2002年以前的流行毒株,其对目前流行毒株保护性不好,需更换疫苗毒株才能做到有效防控。
    2.1 H9N2亚型禽流感的流行趋势
    在产蛋鸡群中大的流行已不发生,由于疫苗应用和免疫操作不良,仍有部分鸡群感染;由于产蛋鸡群发生少,商品肉鸡也相对发生减少,但仍然是影响商品肉鸡生产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 预计短时间内出现新的可形成流行的变异毒株几率不大。
    2.2 H9N2亚型禽流感的免疫防控
    免疫程序基本和H5N1亚型禽流感相同,只是首免应推迟到12日龄左右;对产蛋鸡的有效保护效价应≥210。目前H9N2亚型禽流感疫苗免疫后HI抗体效价较高可达到212~213。
    2.3 H9N2亚型禽流感的诊断
    鸡群产蛋下降通常不超20%,很少出现死亡,出现轻微呼吸道症状,气管有少量黏性分泌物。剖检可见卵泡极度出血,子宫内有分泌物。PCR和病毒分离是常用的诊断方法。 


上一篇: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及防控研究进展

下一篇:某猪场猪病抗体监测样本分析报告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