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30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一、肉羊产业 “独跌”:产量、存栏、出栏三重压力下的行业困境 (一)数据预警:肉羊成为畜牧业唯一负增长品类 根据国家统计局 2025 年前三季度数据,全国羊肉产量 341 万吨,同比下降 4.3%,在猪、牛、禽肉品类中,是唯一呈现负增长的品类。羊出栏量为 21155 万只,较之前减少 1271 万只,降幅达 5.7%;存栏量 28977 万只,同比下降 6.9%,时隔 5 年跌破 3 亿只大关。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猪肉、牛肉、禽肉产量分别增长 3.0%、3.3%、7.2%,肉羊产业在畜牧业发展中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 (二)进口羊肉对国内市场的冲击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凭借自贸协定优势,以较低价格的羊肉产品冲击国内市场。2025 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口羊肉 27.64 万吨,进口金额增长 24.9%,达到 76.34 亿元,其中 98.7% 来自澳新两国。进口冷鲜羊肉价格仅 22 元 / 公斤,比国内活羊价格低 3.75 元 / 公斤,严重压制了国内羊肉价格,导致养殖端经济效益受损,出现养殖亏损的局面。 二、养羊散户面临的多重困境:成本、价格、政策的多维影响(一)成本高企:饲料与环保构成双重制约因素在肉羊养殖成本中,饲料成本占比达 60%-70%。尽管玉米、豆粕价格有所回落,但在舍饲模式下,河南许昌活羊养殖成本仍达 22-24 元 / 公斤,而活羊市场价格仅 22 元 / 公斤,出栏一只 60 公斤育肥羊净亏损 120 元。同时,随着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30% 的中小牧场因无力建设粪污处理设施而被迫关停,河南、山东等地散户退出率超过 40%。 (二)价格倒挂:市场供需失衡导致养殖亏损 从消费端来看,替代效应显著。猪肉均价 17 元 / 公斤、鸡蛋 8 元 / 公斤的低价,分流了羊肉的市场需求,羊肉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 3.4%。散户养殖多为普通品种,在市场对优质羔羊需求增长的情况下,由于缺乏改良技术,面临 “小羔抢、中羊稳、大羊压” 的市场困境。淘汰大母羊售价仅 9-10 元 / 斤,难以覆盖饲料成本。2024 年单只肉羊净利润下降 43.4% 至 57.25 元,2025 年亏损面扩大至 70%。 (三)抗风险能力弱:疫病与市场波动加剧养殖风险2025 年春季小反刍兽疫局部流行,缺乏疫苗和防疫能力的散户被迫恐慌性出栏,进一步压低市场价格,形成 “越亏越卖、越卖越亏” 的恶性循环。规模化牧场凭借完善的防疫体系和资金储备,损失率仅为散户的 1/3,散户在疫病与市场的双重冲击下,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 三、深层矛盾:产业结构失衡与全球化冲击的叠加影响 (一)规模化加速与散户 “边缘化” 趋势 虽然规模化牧场占比已提升至 48%,但散户仍贡献 52% 的基础产能。然而,资本与技术向头部集中,牧原、温氏等企业通过 “育种 + 饲料 + 屠宰” 全产业链布局降低成本,而散户在种羊引进、饲料采购、疫病防治等方面全面落后,成本比规模场高 15%-20%,逐渐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边缘地位。 (二)政策支持不足与市场机制不完善 农业农村部虽推出肉羊产业技术体系,但补贴多向规模化企业倾斜,散户受益较少。2025 年中央财政对散户的环保补贴仅占成本的 5%,而建设一座合规粪污处理设施需投入 50-100 万元,政策扶持力度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同时,进口羊肉监管存在缺失,低价冻品无序冲击市场,国内产业保护政策亟待完善。 四、破局路径:从产业优化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一)短期:政策扶持缓解散户生存压力 应尽快建立肉羊养殖补贴机制,为散户提供饲料补贴、防疫补贴和环保设施改造资金,并设立临时收储制度以稳定羊肉价格。2025 年中央财政可试点 “肉羊养殖救助基金”,对存栏 50 只以上的散户给予直接补贴,缓解其资金压力。 |
上一篇:奶业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模式解析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