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养禽业篇 > 文章

养鹅产业的额市场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

时间:2025-10-17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四)周期规律:价格波动中的生存法则

养鹅产业价格走势遵循 “4 年大周期 + 季节性小波动” 规律。

月度周期方面,苗鹅价格下半年(7 - 12 月)较上半年上涨 68%,因市场需求旺盛,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苗鹅供不应求。肉鹅价格 5 - 8 月触底,此时天气炎热,鹅生长速度减缓,市场消费需求低,供大于求。年初与年末为肉鹅价格旺季,溢价明显。养殖户掌握此规律,6 - 11 月孵化的鹅苗生长周期赶上价格上涨期,更易盈利。

年度周期方面,虽长期遵循 4 年大周期规律,但近 10 年受非洲猪瘟、新冠疫情等外部因素干扰,周期出现偏移。非洲猪瘟期间,猪肉供应减少,鹅肉需求大增,价格上涨;新冠疫情期间,物流受阻,市场消费低迷,养鹅产业受冲击。随着外部因素弱化,供需关系重新主导价格,周期规律有望回归。

对于养鹅企业与养殖户,逆周期调节至关重要。价格低谷期,可增加种鹅存栏、扩大孵化规模;价格高峰期,集中出栏获取最大利润。数据显示,仅 1/3 年份苗鹅价格高于均价,精准把握周期节奏是生存与盈利的核心能力。

二、养鹅产业的未来趋势:于升级中抢占先机

(一)肉鹅养殖:从 “体重竞赛” 到 “品质突围”

在消费市场需求变化的驱动下,肉鹅养殖正经历从注重数量到强调质量的深刻变革。过去,70 天左右出栏、体重 7 斤上下的肉鹅是市场主流,养殖户追求快速出栏获利。如今,白条鹅分割切块消费兴起,对肉鹅体重提出更高要求,10 斤以上大体型肉鹅成为市场需求热点,预计未来大体重品种市场占比将超 70%。

为顺应趋势,养殖户调整养殖策略,选择扬州鹅、皖西白鹅等早期生长速度快的大品种鹅,并加强精细化管理。通过优化饲料配方,依据鹅生长阶段科学搭配营养,缩短养殖周期,降低单位体重饲料消耗,提高养殖效率与市场竞争力。

同时,消费者对鹅肉品质要求日益提高,90 - 150 天慢养的浙东白鹅、狮头鹅等地方品种,凭借肉质紧实、风味独特的优势,在高端餐饮市场崭露头角。这些地方品种生长周期长、自然觅食,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价格较普通快大鹅高出 30% 仍供不应求。“时间换价值” 的养殖模式渐成行业趋势,地方品种选育与推广将成为企业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方向。

(二)价值挖掘:从 “卖鹅肉” 到 “全链开发”

过去,肉鹅养殖主要依赖卖鹅肉盈利,如今,鹅副产品价值逐渐凸显,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以鹅毛为例,8 斤重肉鹅活鹅售价约 64 元,其中鹅毛(11 元 / 只)与刀翎毛(17 元 / 只)合计 28 元,占比高达 43.7%,与鹅肉价值相当。在羽绒服市场,高品质鹅绒备受青睐,价格攀升;鹅肝作为高端食材在西餐厅受欢迎,鹅血也被开发成深加工产品。

为充分挖掘副产品价值,未来品种培育将聚焦 “高产毛量 + 优质肉质” 双目标,通过基因技术等手段培育新品种。同时,羽绒服、鹅肝酱等延伸产业不断发展,部分企业涉足鹅绒制品生产,实现从养殖到加工的全产业链布局。

头部企业如温氏、新希望等,已从单一养殖向 “育种 - 屠宰 - 冷链 - 零售” 全链渗透,通过绑定商超、电商渠道,实现 “从鹅舍到餐桌” 的价值闭环。从源头把控品质,采用先进育种技术、现代化屠宰工艺、冷链物流配送,拓展零售渠道,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与消费者双赢。

(三)品牌破局:从 “区域特色” 到 “品类认知”

养鹅产业品牌建设中,“区域特色” 是关键突破点。潮汕卤鹅、扬州盐水鹅等 “产地 + 品类” 组合,凭借当地悠久养鹅历史与独特饮食文化,形成 “隐性标准”。如潮汕卤鹅,狮头鹅须产自潮汕地区,采用传统卤制工艺,多道工序制作,地域信任成为核心竞争力。

为提升品牌影响力,各地将区域品牌向 “IP 化” 发展。舒兰市打造 “世界顶尖羽绒基地”,举办活动提升舒兰白鹅知名度;澄海举办 “狮头鹅文化节”,将狮头鹅与文化、旅游融合,吸引游客,提升品牌溢价能力,传播养鹅文化与饮食文化。

文化赋能在品牌建设中不可或缺,挖掘当地养鹅历史、民俗文化等元素融入品牌,丰富品牌内涵与故事性。在产品包装体现文化元素,利用新媒体平台如短视频、直播宣传推广,借助新媒体力量拓展市场。

上一篇:广东蛋鸡产业的巨头博弈与未来变局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