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01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四、美国的困境:短期难破局,长期失先机 (一)出口商陷入 “冰火两重天” 美国的肉类出口商当前面临严峻的经营困境。泰森、嘉吉等行业龙头企业,曾经在中国市场取得显著收益,如今却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据统计,这些巨头在华子公司的销售额同比下降 60%,往日的繁荣不再。为寻求新的市场机会,他们将目光转向日本、韩国等市场,试图消化过剩产能。然而,现实情况并不乐观。日本和韩国的市场容量有限,两地合计容量不足中国的 1/5,难以满足美国肉类出口商的需求。这些出口商在新市场拓展过程中困难重重,仓库中的牛肉积压严重,却难以找到买家。 相比之下,中小牧场主的处境更为艰难。他们缺乏巨头企业雄厚的资金和广泛的销售渠道,只能无奈地看着自己辛苦养殖的牛难以销售。加州肉牛拍卖价格较 2024 年下跌 18%,这意味着牧场主每卖出一头牛,就要承受较大的经济损失。为减少损失,部分农场主不得不提前淘汰母牛,这无疑是一种短视行为,因为母牛是繁殖牛群的关键,提前淘汰母牛将进一步加剧未来产能萎缩的风险。一些牧场主甚至面临破产危机,他们的神情中充满无奈和绝望。 (二)大豆等农产品遭遇 “连锁反应” 牛肉贸易的下滑,如同引发连锁反应的导火索,导致美国大豆、猪肉等农产品对华出口也受到影响,陷入困境。2025 年 1-7 月,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 1657 万吨,同比下降 42%,这一数据令美国大豆种植户深感忧虑。为满足国内对大豆的需求,中国转向巴西采购了 4226 万吨大豆,巴西成为此次贸易格局变化的受益者。美国猪肉出口量也大幅下降 72%,行业预计全年损失将超过 20 亿美元。众多猪肉加工厂订单量锐减,工人面临失业风险。 芝加哥农业资源公司发出警示:“农产品出口链的断裂正在对美国中西部农场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美国中西部地区是美国的农业核心区域,这里的农场主主要依靠农产品出口维持生计。如今,农产品出口链的断裂使他们的生活陷入困境。许多农场主不得不减少种植面积,甚至放弃农业生产,转而寻求其他谋生途径。这场贸易战不仅给美国农业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也使美国农民的生活保障受到威胁。 (三)市场份额恐成 “永久流失” 澳大利亚咨询公司 Episode 3 指出,即便中美达成贸易协议,美国重建市场信任至少需要 3 年。在这 3 年期间,市场形势变化迅速,美国很可能被其他竞争对手超越。澳大利亚已与中国 15 个省份签署牛肉直供协议,在上海、广州等城市设立保税仓库,实现 “次日达”。这意味着中国消费者能够更快地享受到新鲜的澳大利亚牛肉,澳大利亚牛肉企业也能更好地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相比之下,美国企业仍在等待出口许可恢复,已然失去先机。 美国肉类出口协会发言人乔?舒勒(Joe Schuele)认为,如果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争端得到解决,美国的出口有可能恢复。然而,恢复的程度仍存在不确定性。澳大利亚牛肉产量已创历史新高,价格更为低廉,不仅对华出口大幅增加,甚至还向美国出口创纪录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要重新夺回市场份额面临巨大挑战。美国企业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提升产品质量,降低价格,改善服务,才有可能重新赢得中国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 五、未来展望:贸易战下的全球肉类格局重构 (一)中国进口策略:多元化对冲风险 中国海关开展的牛肉进口调查将持续至 11 月,虽可能对部分进口产生一定限制,但从长期来看,“分散风险” 已成为中国农产品进口的重要策略。在全球肉类市场中,中国不再过度依赖单一国家的供应,而是积极拓展多元化的进口渠道。巴西凭借广阔的草原和先进的养殖技术,成为中国基础牛肉的主要供应国,其出口的牛肉以量大、价优的特点,满足了中国市场对中低端牛肉的需求。澳大利亚则凭借优质的谷饲牛肉,占据了中国高端牛肉市场,其牛肉在品质和口感上的优势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这种 “南粗北精” 的全球采购格局,不仅降低了中国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也提升了中国在全球肉类贸易中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
上一篇:全球牛肉市场现状全景解析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