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30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价格的下行趋势反映了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随着产能的逐步恢复和进口羊肉的冲击,市场上羊肉供应相对充足,导致价格持续下行。区域价差的显著则与各地的养殖成本、市场需求以及物流运输等因素密切相关。云南等地因养殖成本较高、市场需求旺盛等原因,活羊价格相对较高;而重庆等地则可能由于养殖规模较大、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价格相对较低。 中高端羊肉价格的上涨与消费升级的趋势相契合。消费者对品质和口感的要求越来越高,愿意为优质的羊肉支付更高的价格。这也促使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更加注重品种改良和养殖管理,以提高羊肉品质,满足市场对中高端羊肉的需求。 (三)市场端:消费疲软叠加进口冲击,供需宽松难改 受猪肉(均价 17 元 / 公斤)、鸡蛋(均价 8 元 / 公斤)等替代品低价分流影响,上半年羊肉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 3.4%,家庭及餐饮渠道采购量均出现下降。同时,进口羊肉到岸价较国产羊肉低 3.75 元 / 公斤,进一步压制了国内价格。叠加春季小反刍兽疫局部流行,养殖户恐慌性出栏增加 12%,加剧了短期市场压力。 消费疲软是当前肉羊产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羊肉的消费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猪肉、鸡蛋等替代品的低价也对羊肉市场造成了分流,消费者在选择肉类产品时,更倾向于价格更为亲民的替代品。 进口羊肉的冲击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由于进口羊肉价格较低,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进一步压制了国内羊肉价格。春季小反刍兽疫的局部流行则加剧了市场的波动,养殖户为了避免损失,纷纷选择恐慌性出栏,导致市场上羊肉供应量短期内大幅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供需宽松局面。 三、未来发展方向:四大路径破解产业困局 面对当前的产业困局,肉羊产业需从科技、规模经营、绿色低碳和数据驱动四个关键路径入手,实现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一)科技破局:从 “引种依赖” 到 “自主创新” 种业是肉羊产业的核心,我国正加速从 “引种依赖” 向 “自主创新” 转变,聚焦于 “地方品种资源化、引进品种中国化、培育品种现代化”。甘肃 “中环肉羊” 新品种培育已进入横交固定阶段,通过基因组选择技术,羔羊成活率提升 10%,料肉比降至 3.5:1,有效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 智能养殖装备的普及也是科技破局的重要方向。山东、河南等地的规模养殖场已广泛应用智能环控和精准饲喂技术,温湿度控制精度达到 ±1%,精准饲喂误差<2%,劳动生产率提升 30%。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还降低了人工成本,为产业降本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规模经营:构建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 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肉羊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内蒙古 “生态保护 + 品种改良” 模式为例,当地通过压减 5.2% 存栏量,聚焦高端有机羊肉市场,认证牧场达 35%,实现收益增长 7%。这种模式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通过品种改良和品牌建设,提高了羊肉的品质和附加值,实现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甘肃推行 “粮改饲 + 合作社” 模式,将玉米秸秆利用率提升至 80%,养殖成本降低 9%,存栏量逆势增长 2.5%,成为主产区中唯一正增长区域。该模式通过发展粮改饲,提高了饲料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养殖成本;通过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实现了养殖、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增强了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三)绿色低碳:政策引导下的可持续转型 在环保压力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推动下,绿色低碳成为肉羊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各地通过粪污资源化补贴、绿色信贷等政策,引导企业构建 “养殖 - 沼气 - 种植” 循环链。新疆、宁夏试点 “光伏羊场”,利用戈壁滩光伏板下空间养殖,实现土地利用率提升 50%,碳排放减少 20%,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可持续发展模板。 |
上一篇:安徽肉牛产业发展态势探究
下一篇:中国羊产业现状分析与未来发展思考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