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农牧市场 > 预测分析 > 文章

猪价跌进“6元时代”!国家紧急启动万吨收储,猪市能否止跌回暖?

时间:2025-08-22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四、猪市未来走势研判:产能深度调整与市场发展

展望随着国家收储政策的实施,生猪市场未来走势成为行业内外关注焦点。短期来看,猪价仍将在低位震荡,面临供应过剩与需求疲软的双重压力;从中长期视角分析,政策引导下的产能深度调整正在进行,有望在 2026 年迎来市场拐点,推动猪市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一)短期:低位震荡,反弹空间有限

尽管收储政策在短期内会提振市场情绪,但供需偏弱格局难以迅速改变。8 月末至 9 月初,集团猪企出栏计划仍将增加,叠加中秋、国庆前养殖户集中出栏,猪价或维持在 13.5 - 14.5 元 / 公斤的低位震荡。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7 月能繁母猪存栏量仅微降 0.8%,产能去化速度缓慢,预示生猪供应压力至少持续至 2026 年初。

在需求端,虽然随着天气转凉,居民对猪肉消费需求可能有所回升,但回升幅度有限。据市场调研机构预测,9 - 10 月猪肉消费需求环比增长幅度预计在 5% - 8%,难以完全消化市场过剩供应。在供应端,除能繁母猪存栏量居高不下带来的后续出栏压力外,当前生猪出栏体重仍处于较高水平,意味着同等数量的生猪实际猪肉供应量更大。

(二)中长期:政策推动产能出清,2026 年或现市场拐点

国家已明确引导调减 100 万头能繁母猪,环保整治、金融支持等配套政策正加速落地,推动低效产能退出。农信数智分析师夏晨丰指出,若产能调减计划顺利实施,预计 2026 年年中生猪出栏量将由增转降,猪价逐步进入 “小波动、稳盈利” 的新周期。行业将从 “规模扩张” 转向 “效率竞争”,成本控制能力强的头部企业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以牧原股份为例,作为行业龙头,其通过智能化养殖技术、精细化管理,将养殖成本控制在行业较低水平。在产能调整过程中,牧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主动调减能繁母猪存栏量,从最高的 362.1 万头减少至目前的 343 万头,并计划年底进一步降至 330 万头 。这种提前布局和高效执行使其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与此同时,一些中小养殖户由于技术、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在产能调整过程中可能面临更大压力,部分低效产能将逐步退出市场。

随着生猪市场进入产能深度调整期,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行业竞争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未来,生猪市场将更加注重效率和质量,在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共同作用下,逐步走向稳定、健康的发展道路。

五、结语:收储行动的多重意义与产业发展展望

在生猪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此次中央冻猪肉收储行动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应对猪价低迷的有效举措,迅速缓解了养殖户面临的困境,稳定了市场情绪;同时,它更是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促使整个产业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对于养殖户而言,这是一次深刻的市场教育。在面对价格波动时,应摒弃盲目跟风行为,依据市场规律理性决策。在价格下跌时保持冷静,避免恐慌性抛售;在价格上涨时,不过度乐观压栏惜售,把握最佳出栏时机,以实现养殖效益的稳定。

从行业宏观角度看,这是一次难得的转型升级机遇。长期以来,我国生猪产业受 “猪周期” 影响,价格大幅波动,不仅影响养殖户收益,也对市场稳定供应和消费者利益产生不利影响。如今,借助收储政策的推动,行业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越来越多的养殖场引入智能化设备,实现精准饲喂、环境智能调控;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提升管理水平,优化养殖流程,降低生产成本。

可以预见,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作用下,当产能回归合理区间,生猪市场将摆脱 “过山车式” 的价格波动,迎来 “稳供给、稳价格、稳收益” 的可持续发展新阶段。届时,养殖户的经营将更加稳定,消费者的餐桌将更加丰富,整个生猪产业也将在健康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上一篇:817小白鸡冲高回落:9月旺季能否破解“供需困局”?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