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农牧市场 > 预测分析 > 文章

猪价跌进“6元时代”!国家紧急启动万吨收储,猪市能否止跌回暖?

时间:2025-08-22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一、猪价持续下行,国家启动年内第二次收储行动

近期,猪肉价格的持续下滑成为社会关注焦点。8 月 21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其官网发布消息,为推动生猪市场的平稳运行,近期将协同相关部门开展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同时,华储网发布《关于 2025 年 8 月 25 日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竞价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本次收储挂牌竞价交易规模为 1 万吨。这是本年度第二次国家级冻猪肉收储行动。

依据农业农村部官网 8 月 19 日数据,2025 年第 33 周(8 月 11 日 - 8 月 15 日),16 省(直辖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周平均值为每公斤 18.08 元,环比下跌 0.8%,同比下跌 34.8%,较上周跌幅扩大 2.8 个百分点 。农信数智生猪行业分析师夏晨丰表示,截至 8 月 21 日,行情宝数据显示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已降至 13.82 元 / 公斤,环比下跌 4.2%,同比下跌 33%。北方多地生猪价格跌破 13 元 / 公斤,平均每斤生猪价格进入 “6 元时代”。由此可见,当前生猪市场面临较大挑战。

此次收储行动的触发,主要是由于近日全国平均猪粮比价跌至 6:1 以下。根据《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规定,这表明市场已进入三级预警区间。在此情形下,开展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对稳定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回顾过往,6 月 9 日华储网曾公布冻猪肉收储计划,当时计划收储数量同样为 1 万吨。短短两个多月后再次启动收储,充分体现当前生猪市场形势的严峻性。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致使猪价持续下跌?这背后又反映出生猪市场怎样的现状?

二、猪价暴跌原因剖析:供应过剩与需求疲软的双重影响猪肉价格的持续下跌,背后存在复杂的经济逻辑,其中供应与需求的失衡是关键因素。供应端的产能过剩和需求端的疲软态势,形成 “双向拉扯” 局面,共同促使猪价不断走低。

(一)供应端:产能高位运行,出栏压力集中释放

从供应端分析,当前生猪市场面临较大压力。能繁母猪存栏量作为生猪供应的先行指标,一直处于高位。目前能繁母猪存栏量仍高达 4043 万头,超出正常保有量 3.7%。这意味着在未来约 10 个月时间里,生猪出栏量将维持在较高水平。因为一头母猪从受孕到产仔,再到仔猪育肥出栏,整个周期约需 10 个月。所以,当前能繁母猪的数量基本决定了未来一段时间内生猪的供应量。

不仅如此,8 月以来,集团化猪企出栏计划普遍增加。这些大型猪企具备规模化养殖设施和稳定养殖技术,一旦增加出栏计划,市场上的生猪供应量将显著上升。同时,南方部分地区猪病风险提升,使得养殖户忧心忡忡。为减少损失,他们纷纷加速出栏,将原本计划养到更重体重的生猪提前推向市场。据相关数据统计,8 月市场生猪供应量同比增长 8%,这一数据直观反映出供应端的压力。

另外,前期二次育肥的生猪集中出栏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二次育肥是指养殖户将市场上已达到一定体重的生猪买回来,再进行一段时间育肥,期望在价格更高时出售以获取更多利润。但当市场价格不如预期甚至持续下跌时,这些二次育肥的生猪就会集中出栏。大量生猪扎堆进入市场,进一步压低了价格。

(二)需求端:高温淡季叠加消费降级,猪肉市场 “旺季不旺”

从需求端来看,夏季高温是影响猪肉消费的重要因素。天气炎热,人们饮食往往更加清淡,对肉类尤其是猪肉这种脂肪含量相对较高的肉类需求明显下降。数据显示,夏季高温导致居民饮食清淡,猪肉消费进入传统淡季,终端需求同比下滑 12%。例如,夏天人们更倾向于食用凉拌菜、水果沙拉等清爽食物,对红烧肉、回锅肉等油腻的猪肉菜肴兴趣降低。

尽管学生返校、升学宴等场景带动餐饮消费小幅回升,但整体需求仍然疲软。屠宰企业开工率仍处于低位,全国白条猪肉走货量同比减少 15%。这表明市场上的猪肉销售情况并不理想。屠企为避免积压库存,普遍采取以销定产策略,根据市场订单决定屠宰量。在这种情况下,屠企利润微薄甚至亏损,难以形成有效需求支撑,进一步加剧了猪肉市场的供需失衡。

上一篇:817小白鸡冲高回落:9月旺季能否破解“供需困局”?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