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23 点击: 次 来源:肉类食品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阿勒泰地区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公安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开展制售假劣肉制品违法整治行动。通过强化安排部署,多次召开肉制品专项整治联席会议,分析当前肉制品食品安全形势,部署联合查办违法案件工作,提升专项整治效能。在日常监管中,严格检查肉制品生产企业许可条件保持情况,督促落实 “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 制度,严查进货查验、索证索票、人员培训等环节漏洞,以及 “两超一非”、虚假标注标签等违法行为。针对餐饮店、卤肉店、火锅店、烧烤店、商超等经营主体,重点核查以低价肉冒充高价肉、以调理肉冒充 “纯肉”,以及采购加工未经检验检疫或不合格肉品等违法行为。同时加大肉及肉制品抽检频次,发挥快速检测筛查作用,提高问题发现率。 武夷山市市场监管局与公安局联合行动,重点排查餐饮单位肉制品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制度落实情况,核查肉品检疫合格证明、肉品来源渠道及储存条件是否符合规范。同时,严查非法添加、使用过期原料、销售 “三无” 或来源不明肉制品等违法行为。 这些监管行动,充分体现了各地政府对制售假劣肉制品行为 “零容忍” 的态度与决心。通过明确规定、加强检查、加大处罚力度等一系列措施,从源头到餐桌,全方位加强对肉制品行业的监管,力求斩断假劣肉制品产业链,保障消费者能够食用到安全放心的肉制品。 二、群众监督:关键力量 (一)内部人、知情人监督 在打击假劣肉制品行动中,群众监督作用显著,其中内部人、知情人监督尤为关键。这些内部举报人,可能是肉制品加工一线工人,对生产流程中的掺假行为十分熟悉。例如,某肉制品加工厂工人在长期工作中,发现工厂制作香肠时大量添加淀粉和不明来源碎肉,碎肉质量无法保证。该工人深知此行为危害消费者健康,遂向监管部门举报,详细提供掺假流程、原料来源及生产时间规律等线索,协助监管部门成功捣毁制假窝点。 餐饮店采购人员也是重要知情人,他们与众多供应商往来,能察觉供应商提供的肉品问题。某采购人员与新供应商合作时,发现对方提供的羊肉卷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经检查发现色泽和质地与正常羊肉卷不同,怀疑是其他肉类冒充,及时向监管部门反映。监管部门据此深入调查,证实该羊肉卷是以鸭肉冒充,使不法供应商受到惩处,避免更多假羊肉卷流入市场,保护了消费者权益。 物流环节从业人员同样发挥重要作用,他们负责肉制品运输配送,对问题肉制品流通路径清晰。某物流司机运输一批肉制品时,发现货物包装简陋,搬运中闻到异味,查看相关文件发现检验检疫证明存疑,立即向相关部门举报。监管部门循线追踪,成功揭开涉及多地的假劣肉制品流通网络,将整个链条上的违法者一网打尽。 (二)消费者监督 消费者作为肉制品流通终端,虽难以精准辨别问题肉制品成分性质,但凭借感官和生活经验能发现有价值线索。价格和口感常是消费者发现问题的重要切入点。在长沙年货展会上,李先生发现摊位售卖的熟牛肉价格异常低,仅 35 元一斤,而市场上新鲜牛肉价格在 50 多元一斤。李先生购买后发现颜色、纹理与真牛肉不同,口感也相差甚远,将此事曝光给媒体并向监管部门举报,经调查证实该 “熟牛肉” 实为猪肉冒充。在湖州,李先生通过外卖平台从某烧烤店购买牛肉串,收到后发现肉质偏白,口感不符,怀疑是以其他低价肉冒充牛肉,向南太湖新区消保委投诉。相关部门调查发现该烧烤店肉串配料主要成分为鸭肉,商家承认以假充真违法行为。 消费者的合理质疑,有可能成为撕开制售假劣肉制品产业链的关键。这些看似细微的线索,如同拼图碎片,汇聚后能呈现整个违法产业链全貌。消费者分布广泛,监督全方位、无死角,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向监管部门反馈,可使不法商家无处遁形。 |
上一篇:四种农兽药残留速测方法优缺点比较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