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02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在自给率目标上,我国有着明确的规划:猪肉自给率保持在 95% 左右,牛羊肉自给率保持在 85% 左右,奶源自给率保持在 70% 以上,禽肉和禽蛋实现基本自给 。这些目标的设定,不仅体现了我国保障畜产品供应的决心,也反映了对国内畜牧业发展的信心。在产业素质目标方面,到 2025 年畜禽养殖规模化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要达到 70% 以上和 80% 以上,到 2030 年则分别达到 75% 以上和 85% 以上 。这意味着未来我国畜牧业将朝着更加规模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产业素质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消费结构变化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我国肉类消费结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呈现出 “调生猪、增牛羊、促家禽” 的趋势。 猪肉作为我国居民传统的主要肉类消费品,虽然在肉类消费中仍占据较大比重,但占比呈下降趋势。从 2000 年到 2024 年,猪肉占肉类比重从较高水平逐渐下降至 58.5% 。这主要是因为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猪肉脂肪含量相对较高,部分消费者开始减少猪肉的摄入量。同时,其他肉类的市场推广和消费引导也使得消费者的选择更加多元化。不过,猪肉消费总量仍有一定增长空间,过去 20 多年来,我国居民家庭人均猪肉消费量已从 1990 年的 10.54 千克涨至 2023 年的 30.5 千克 ,并且近 10 年居民家庭人均猪肉消费量平均每年增加 1.05 千克,2023 年比 2022 年增长更是高达 3.6 千克 。 牛羊肉消费则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对牛羊肉的需求不断增加。2024 年,牛肉、羊肉占肉类比重分别为 8.0%、5.3% 。并且,牛羊肉的收入弹性较高,分别为 0.48 和 0.51 ,这意味着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牛羊肉消费量的增长速度要快于其他肉类。不过,目前我国牛羊肉自给率距离目标还有一定差距,2022 年牛肉自给率为 72.8%,羊肉自给率为 93.6% ,未来需要加大发展力度,提高牛羊肉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禽肉消费增长势头强劲,是近年来肉类消费结构变化中的一大亮点。2024 年,禽肉占肉类比重为 27.2% 。从 2000 年到 2022 年,人均禽肉消费量从 9.7 公斤增至 17.5 公斤,增幅 80.4% ,高于人均 17.07 公斤的世界平均水平 。预计到 2030 年人均禽肉消费量约 22 公斤,在肉类消费占比达到 32% 。禽肉消费的快速增长,一方面得益于其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符合现代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另一方面,家禽养殖具有生长周期短、生产效率高的优势,能够快速满足市场需求。像圣农发展作为我国白羽肉鸡行业的龙头企业,凭借其先进的养殖技术和完善的产业链,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为市场提供了大量优质禽肉产品。 四、应对策略:多管齐下促发展 面对诸多挑战,我国畜牧业积极谋划,从多个维度制定应对策略,力求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在建立现代养殖体系方面,大力发展设施畜牧业和智慧畜牧业成为关键路径。以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其积极探索智能化养殖模式,利用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养殖环境的精准调控和养殖过程的智能管理,提高了养殖效率和质量。同时,持续提升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智能化水平,加强政策项目和金融信贷支持保障。例如,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对规模化养殖场给予用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金融机构为养殖场户提供低息贷款、保险等金融服务,助力养殖企业发展壮大。 种业创新是畜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提高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减少对国外种源的依赖,是保障产业安全的重要举措。我国组织实施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加大对畜禽种业研发的投入,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如北京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在蛋种鸡育种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培育出多个优质蛋种鸡品种,打破了国外品种的垄断。此外,加快良种繁育与推广,加强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建立健全种质资源库,为种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深入实施养殖业节粮行动,围绕各环节全链条综合施策。推广低蛋白多元化精准饲料配方技术,降低豆粕等蛋白饲料的用量,提高饲料利用率。积极拓展饲草料供给来源,挖掘非粮饲料资源,如利用农作物秸秆、糟渣等进行饲料化处理。发展优质饲草产业,增加苜蓿、燕麦草等优质饲草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为草食家畜提供充足的优质饲草。例如,在甘肃等地,通过推广粮改饲项目,将部分粮食作物种植改为青贮玉米、苜蓿等饲草种植,既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又满足了畜牧业对饲草的需求。 |
上一篇:饲料粮减量:养殖业的绿色变革之路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