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02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饲料产业作为畜牧业的重要支撑,已构建起涵盖饲料原料、饲料、饲料添加剂、饲料机械等各环节的完整现代产业体系。尽管 2024 年全国饲料工业总产值 12621 亿元,较上年下降 10.0%;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 31503 万吨,较上年下降 2.1%,但产业规模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在饲料质量安全方面,始终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筑牢根基。企业规模化程度逐步提高,2024 年,全国年产百万吨以上规模饲料企业集团 34 家,合计饲料产量占全国的 55%,有 7 家企业集团年产量超过 1000 万吨 。行业创新也在不断加快推进,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天然植物提取物等绿色高效新产品不断涌现,有力促进了行业提质增效。例如通威作为畜禽饲料生产领域的领军企业,不仅拥有顶尖研发平台和高素质研究团队,在母猪营养方面取得省科技进步奖、国家专利等最新研究成果,其高产母猪料更凭借领先性、有效性和针对性三大优势,广受养殖户赞誉。 (二)面临的挑战 在消费保供方面,我国面临巨大压力。与 2000 年相比,2024 年肉、蛋、奶人均消费量分别增长 55.5%、47.3% 和 378%,肉类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禽蛋已超过发达国家水平。2024 年,猪肉、牛肉、羊肉、禽肉占肉类比重分别为 58.5%、8.0%、5.3%、27.2%,猪肉消费占比较大,而牛肉、禽肉、奶制品消费相对较少。随着人口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肉蛋奶的需求还将持续增加,保障供应的任务艰巨。 资源压力亦是畜牧业发展的一大阻碍,尤其是蛋白饲料资源短缺问题突出。我国饲料中豆粕用量占比偏高,而豆粕主要依赖进口,国际市场的波动对我国饲料产业影响较大。例如,当国际大豆价格上涨时,豆粕价格随之攀升,增加饲料生产成本,进而影响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随着畜牧业规模化程度提高,资本化风险逐渐加大。我国有畜禽养殖主体 6500 万个,规模以上的仅占 1.7%,小散户占比高达 98.3%,但中小规模养殖户仍是稳产保供的重要支撑。2023 年,全国排名前 20 位的现代化养殖企业共出栏生猪近 2 亿头,生猪出栏量占比 27.4%,较 2019 年提高约 16.7 个百分点 。资本的大量涌入虽推动产业发展,但也带来市场波动加剧、竞争加剧等风险,如何加强风险监测监管成为当务之急。 产业链条长、一体化程度低也是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从养殖到加工、流通,各个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合作,导致信息不畅通、效率低下。例如,养殖环节与加工环节的衔接不够紧密,可能出现养殖的畜禽数量与加工企业的需求不匹配的情况,造成资源浪费或供应不足。 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粪污处理压力日益加大。虽然我国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部分养殖场存在粪污处理设施不完善、处理技术落后等问题。若粪污不能得到有效处理,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可能引发疫病传播,影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畜牧业牵涉范围广,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愈发显著。动物疫情风险始终是悬在畜牧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如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一旦爆发,将给畜牧业带来巨大损失。进口冲击也不容忽视,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国外低价畜产品的涌入,可能会对国内市场造成一定冲击。舆情风险同样不可小觑,一些不实信息或负面报道,可能会影响消费者对畜产品的信心,进而影响市场需求。 三、未来蓝图:机遇与目标同在 (一)发展目标明确 展望未来,我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已然绘就。在体系建设方面,致力于打造 “现代养殖体系”,通过大力发展设施畜牧业、智慧畜牧业,提升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智能化水平,并加强政策项目、金融信贷支持保障,推动养殖环节向现代化迈进。“动物防疫体系” 的建设也至关重要,这关系到畜牧业的安全稳定发展,需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建立健全分区防控制度,提高防疫监管服务能力,为畜牧业筑牢安全防线。“现代加工流通体系” 的构建同样不可或缺,坚持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优化以生猪为重点的屠宰产能布局,支持加工、储存、运输冷链体系建设,促进一二三产链融合发展,让畜产品从养殖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都更加高效、安全。 |
上一篇:饲料粮减量:养殖业的绿色变革之路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