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01 点击: 次 来源:猪业科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母猪批次化生产是指采取生物技术手段,将母猪群体按照不同规模分群,开展全进全出的统一批次生产。批次化生产中常使用生殖激素来调控母猪的发情和分娩,主要的有烯丙孕素、PGF2α、PG600等。 1、批次化生产模式 目前,养猪场常采用的是3周批、4周批与5周批这三种模式,不同的模式适合不同规模的猪场。空栏时间较长的猪场可以用3周批模式,它将母猪的生物学特性和猪场生产过程有效融合,猪场被划分成2个产房单元,仔猪4周断奶,控制母猪在1个产房单元内每3周开展1次批次化生产。对于那些养殖规模不大、且产能利用率较高的猪场采用4周批管理较为合适,母猪在产房内每4周开展1次批次化生产。规模不大的猪场一般会选择5周批模式,这种模式将猪群分为4个群体,仔猪断奶日龄为4周龄,每5周配种1批,每5周进行同期分娩1次,产房所需栏位数位于3周批和4周批之间。 2、批次化生产的优势 批次化生产使得仔猪断奶、母猪分娩等繁琐复杂的工作可以先后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有序开展,省工省力,解决了资源和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相较于传统的猪场养殖方式,母猪批次化生产具有很大优势。 2.1 提高了猪场的生物安全水平 基于生物安全防控考虑,批次化生产的猪舍设计上通常会将空栏和圈舍清洁消毒时间设置的更久一些,加之全进全出的管理方式,有效减少了交叉感染风险,规避了致病性病原在不同批次间的传播。猪群免疫接种日龄相对集中,疫苗免疫效果更加确实,有效提升了猪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2.2 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生产水平 批次化生产能使猪场员工的日常工作固定下来,在特定的时间统筹安排重点事项,生产的计划性更强,员工的工作安排更加科学合理,效率更高。母猪同一时间段集中分娩,使得环境和饲养管控更加精准,更准确的提供生产记录,便于猪群的健康状况监控。 2.3 便于统筹管理和工作考核 批次化生产综合考量母猪繁殖周期、猪舍空间利用等因素,充分调动各生产要素,使得生产计划更严密、人员配置更合理、组织管理更高效、工作绩效考核更科学。 3 同期发情调控 3.1 后备母猪的发情调控 性激素能够对母猪的卵泡发育、排卵和周期性发情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多种激素的协同配合使用效果更好。实际生产中,通常使用烯丙孕素、PGF2α、PG600等性激素来实现批次化配种及同步分娩。据韦松江等人的研究表明,采用烯丙孕素+PGF2α组合时,后备母猪群先饲喂烯丙孕素,停喂结束的第2天以2 mL/头的剂量肌肉注射PGF2α,猪群实现了同期发情,89.1%的母猪可同步输精配种。赵越等人研究表明,在后备母猪生产中将烯丙孕素与PMSG协同使用,同期发情率高达96%,远高于只使用烯丙孕素自然发情猪群的23.81%。翁士乔研究表明,将烯丙孕素与PMSG和GnRH配合使用效果更好,使用烯丙孕素饲喂后备母猪18 d,停喂1 d和3 d后,分别颈部肌肉注射PMSG 1 000 IU、GnRH 100 μg,发情鉴定后适时配种。采用PMSG+GnRH组合,母猪断奶1周内发情率可达91.7%。Van Leeuwen JJ等研究表明,对于发情不好的后备母猪,可以使用烯丙孕素进行激素催情。口服烯丙孕素18 d后,91.89%的后备母猪可正常发情。李志惠等研究表明,不同的饲喂方式使用烯丙孕素,发现相较于大栏混合饲喂,单栏饲喂对于后备母猪的繁殖性能更好,总发情率可提高13.9%(P<0.05),受胎率可提高7%。 3.2 断奶母猪的发情调控 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保证猪群母猪同期发情、同步输精,是母猪批次化生产成功的前提和关键。为实现批次化生产,经产母猪通常固定时间统一断奶,然后应用PMSG、GnRH促进卵泡发育和同期排卵。烯丙孕素能够抑制母猪释放促性腺激素,使母猪保持假孕的状态,发挥出与天然孕酮类似的功能。可以通过饲喂烯丙孕素的方法,对断奶母猪的发情时间进行精准调控,使不同批次的断奶母猪实现同步发情。赵树信等人研究还发现,母猪从断奶前第4天开始,连续1周口服烯丙孕素,口服剂量为20 mg/d,停喂后7 d内95.12%的母猪可以正常发情;在母猪哺乳期的最后7 d,每天口服烯丙孕素,口服剂量为20 mg/d,在断奶后1周内母猪发情率高达96.9%。 |
上一篇:现代化猪场配种妊娠舍每日工作流程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