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综合篇 > 文章

特朗普加征关税,中国畜牧业何去何从?

时间:2025-02-05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但这也促使中国畜牧企业加快国内优质种猪、种牛育种研发的步伐,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等手段,减少对美国种源的依赖。在养殖设备方面,企业可以采购国产或欧洲、日本的高端养殖设备,避免因关税推高设备成本,从而推动国内畜牧业产业链的升级和完善。
  (四)消费者与市场:价格波动下的应对与平衡对于消费者与市场的影响,DeepSeek 认为,饲料成本的上涨会传导至猪肉、禽肉等肉类价格,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经济压力,也会加剧通胀压力。2019 年非洲猪瘟叠加贸易战,使得猪价大幅上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而在美国,尽管国内肉类供给增加,但出口受阻导致牧场收入下降,行业整合加速,这对美国肉类市场的竞争力产生了负面影响。从长远来看,如何在保障消费者利益的同时,维持市场的稳定,是中美两国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五)长期趋势:政策引导下的变革与发展
  在长期趋势上,DeepSeek 分析,中国可能会加速 “饲料自主” 的进程,通过政策鼓励扩种大豆、推广微生物蛋白等新型饲料,减少对进口的依赖。美国政府则可能会重启农业补贴,以缓解牧场主的压力,但补贴难以持续,部分牧场可能会转向内销或开拓东南亚等替代市场。
  全球供应链也会呈现分散化的趋势,跨国企业为了规避关税风险,可能会在中美之外布局养殖和加工基地。这一系列的变化,将促使全球畜牧业在政策的引导下,不断进行变革和发展。
  畜牧企业的破局之道
  面对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的冲击,中国畜牧企业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寻找破局之道,通过多维度的策略调整,努力降低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供应链重构
  在供应链重构方面,畜牧企业积极行动起来。在饲料原料多元化上,不少企业开始增加从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等非美国家进口大豆,以此来分散风险。2018 年后,中国许多企业就加大了对巴西大豆的进口,使其占比提升至 80% 以上 。同时,企业还大力推广替代饲料,用玉米、菜籽粕、棉籽粕等替代部分豆粕,并且积极探索微生物蛋白、昆虫蛋白等新型饲料技术。像一些大型畜牧企业,就专门成立了研发团队,投入资金和人力,研究新型饲料的配方和生产工艺,力求在饲料原料上实现多元化,降低对美国大豆的依赖。
  在种畜和设备本土化进程中,企业加快了国内优质种猪、种牛育种研发的步伐。一些企业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本土种畜进行改良,培育出更适合国内养殖环境、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在养殖设备上,企业纷纷采购国产或欧洲、日本的高端养殖设备。一些企业引进了国产的自动化饲喂系统,不仅价格相对较低,而且更符合国内养殖的实际需求,在降低设备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养殖效率。
  (二)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
  在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上,畜牧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精细化养殖管理措施。通过物联网技术,企业实现了对饲料投喂、环境温湿度的精准监控。在一些现代化的养殖场中,安装了智能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养殖环境的温度、湿度、氨气浓度等指标,一旦发现指标异常,系统就会自动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及时调整。智能饲喂系统的应用也大大减少了饲料浪费,根据动物的生长阶段和体重,精准地投喂饲料,降低了饲料成本 5%-10%。
  “公司 + 农户” 模式的推广,整合了中小养殖户资源。企业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饲料供应和销售渠道,农户则按照企业的标准进行养殖,这样既降低了农户的养殖风险,也降低了企业的边际成本。许多大型畜牧企业通过这种模式,与周边的农户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了规模化的养殖效应,提高了整个产业链的效率。
  在套期保值与库存管理方面,企业利用期货市场锁定大豆、玉米等原料价格。一些企业通过大连商品交易所的豆粕期货,提前锁定原料价格,避免了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企业还建立了动态库存机制,在原料价格较低时,增加储备量;在价格较高时,减少采购量,通过这种灵活的库存管理方式,降低了原料采购成本。

上一篇:2024年畜牧业十大关键词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