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畜牧科技 > 良种繁育 > 文章

规模化猪场科学安全引种的综合措施

时间:2024-06-25    点击: 次    来源:猪业科学    作者:王红霞 - 小 + 大

我国生猪养殖业不断发展,养殖模式不断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优质猪肉及其他猪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也不断攀升。养殖场要想迎合市场需求,不断提高养殖场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就要注重引种工作,引种是目前规模化养殖场重要的一个生产环节,也是实现品种改良和提高养殖效益的有效途径。实践表明,引进并利用好优良品种,可以通过杂交等手段提高猪群的生产水平,而盲目的引进也可能带来疫病传播的危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基于此,规模化养殖场采取科学、安全的引种管理措施是推动养猪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1、品种选择

1.1 地方品种

随着人们生产经验的不断积累、社会的不断发展及人们对猪肉产品质量和需求量的变化,人们通过对家猪长期的驯化和选择,出现了一些生产性能高、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特点,并具有了某些外貌特征和生产特性的类群,逐渐形成为品种。像太湖猪、金华猪、民猪、荣昌猪等,是我国特有的地方品种,特殊的生产条件、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使这些地方品种存在独有的某些基因或基因组。太湖猪以高繁殖力著称,经产母猪每胎可产15头左右;金华猪具有屠宰率高、肉质细嫩、五花明显的特性;民猪以繁殖力高、抗寒性强、脂肪沉积能力强成为高寒地区的当家品种。这些地方品种中所蕴含的基因,是进行猪品种改良或培育新品种的“芯片”。

1.2 引进品种

从19世纪末起,我国逐步从国外先后引进10多个猪种,其中以约克夏猪、巴克夏猪、大白猪、苏白猪等对我国种猪改良有较大影响。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从国外大量引起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杜洛克猪、汉普夏猪、皮特兰猪用于经济杂交。实践表明,早期从国外引入的一些种猪已经不适应人们的消费习惯和市场需求了,少数优良品种的猪仍在我国养殖业发挥着重要作用。长白猪、大白猪和杜洛克都可被用作父本与本地猪进行经济杂交,所产下的后代多数情况下在日增重和饲料转率方面优势较为显著。

1.3 培育品种

随着畜牧业育种专家和工作者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培育成的猪新品种、新品系达50多个。这些培育品种有效弥补了地方品种的缺点,不同程度上也继承了地方猪品种繁殖率高、肉质好和抗逆性好的特性,但是由于育成的时间短,在品种、品系的选育程度上与外国品种相比仍具有差距,在规模化养殖生产中可根据生产需要,有选择性地引入和利用,比如哈尔滨白猪具有抗寒能力强、耐粗饲的能力,杂种优势明显;北京黑猪具有抗病性强、耐粗饲、抗应激、生长速度快的优势。

1.4 猪品种选用原则

一是根据养殖规模大小和养殖技术水平高低。国外引进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屠宰率高但抗逆性差的特性,所以就适合养殖规模大且养殖水平高的规模养殖场饲养,其肉质产品也更迎合市场消费需求,有利于大型养殖场回笼资金;二是根据饲料资源选择。使用全价饲料饲喂猪,最后选用引进品种,使用廉价且大量青粗饲料饲喂猪,可选择地方或杂交品种;三是根据销售目的选择。若是运往大城市进行屠宰或销售,就选择瘦肉率相对较高的引进品种,如果以本地或乡镇农村销售为主,可以选择地方品种和杂交品种,符合当地人的饮食习惯。

2、养殖场引种存在的问题

2.1 盲目引种

一般情况下,种公猪的使用年限为3~5年,种母猪使用年限为2~3年。有些养殖场引种只是为了更新血统,就盲目引进大量种公猪,而忽视了种母猪的重要性。在实际生产中,若采用人工输精的方法进行配种,公猪、母猪比例为1 : 100。如果养殖场大量引进种公猪,就会导致母猪淘汰更新速度较慢,出现配种比例不合理的问题,影响到种猪的利用率。因此,规模化养殖场在引种前要合理分析,不可盲目引种。

上一篇: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与提升对策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