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9 点击: 次 来源:新京报 作者:赵利新 - 小 + 大
曾面临资金枯竭,坚持实现技术创新 李俊雅说,育种的逻辑看似简单,只需甄别出个体间的差异,选择性能优秀的品种使其繁衍下去,让它的后代始终保持满足人类需要的性状。但是牛属于大型牲畜,世代间隔和繁育周期长,遗传进展很缓慢,加上各地肉牛生产模式混乱等因素,导致肉牛育种效率低、成本高。 为此,李俊雅团队在采用核心群、育种群和扩繁群三级繁育体系基础上,将常规育种和基因组选择技术相结合,利用开放核心群育种体系开展华西牛选育,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华西牛基因组选择参考群,率先将基因组选择技术应用到肉牛育种工作实践中。 应用全基因组选择来育种的技术需要建参考群。建参考群是一个极复杂的过程,李俊雅介绍,他们团队不仅要参考群内全部肉牛的表型数据,如体重、体高、胴体组成、肉质等,还需要基因型数据。通过表型和基因型数据的比对分析,建立评估肉牛个体性能优劣的标准,再利用这个标准进行早期快速选种。这样的参考群至少要包含几千头肉牛。 凭借新技术,只要获取犊牛的基因信息就能判断性能优劣,一下子提高了育种效率。李俊雅说,华西牛后两个世代,团队利用基因组选择平台进行优质种公牛的选择,世代间隔由原来的四至五年缩短到三至四年。 但全基因组育种芯片需从国外进口,耗资甚巨;再加上育种工作本身回报周期较长,团队经费日渐捉襟见肘。李俊雅回忆起2012年前后,那是段“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日子”,向社会、企业多方求助,东拼西凑,才咬牙将科研工作继续做下去。 自始至终,没人离开团队。“我们觉得,就是要给国家做点事。”团队成员张路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压力大的时候,李俊雅会在屋外抽烟,他回想起当年回国时候的心愿,让中国有自己的好种源。作为团队的核心,他又“满血复活”了。 通过审定后,大受国内市场认可 冬天的乌拉盖草原,气温会达到零下四十摄氏度。牧民会让李俊雅团队留在家里吃顿热乎饭,等出太阳了再走。李俊雅说,这二十来年在乌拉盖草原的科研经历,不仅取得了育种事业的成功,也和牧民们结下了珍贵友谊。 “新品种研发出来了,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要让新品种推广下去,才是目的。但这需要品种本身能够产生效益,获得了效益,自然就获得牧民们信任。”李俊雅说。 为了将“华西牛”名号打出去,李俊雅团队办起拍卖会。一位名叫王金强的牧民参加了拍卖会,他的牛拍卖价格最高达到9.5万元。据悉,有牧民将“华西牛”单头拍卖,价格最高达到了24万元。 “这么贵的牛不是用来直接育肥吃肉的,而是会作为种公牛来繁育后代。一头公牛每年能够生产两三万支冻精,优质公牛的冻精每支售价80至100元。种公牛使用年限一般在四到五年,这其中收益很大。”李俊雅说。 2023年1月9日,内蒙古科技厅微信公众号发布了“2022年公众关注的内蒙古十大科技进展”。“华西牛育种”位列其中。内蒙古科技厅表示,目前华西牛已在全国推广种公牛599头,冻精约762万支,改良牛群555.2万余头,累计新增收益52.7亿元,一举打破了当前我国肉牛核心种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是我国种业翻身仗的代表性成果。 赵桂苹也发现,宏观市场对国产优良种源有巨大的需求和期望值。一位在山东省从事肉鸡经销十余年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我们等那一天,太久了。中国一直没有中国人造的鸡,这怎么可以呢?三大中国自主白羽肉鸡品种的出现,让中国白羽肉鸡产业进入一个新时代。” 2022年8月,河北玖兴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为迎接“广明2号”进厂,特地拉条幅、放鞭炮,举行了欢迎仪式。“行业里的人,都为这款民族自产品种感到振奋。”赵桂苹说,2023年随着国内消费提振,禽畜消费量应该会增加,这对国内育种科研单位及企业来说,是个机遇之年。 2022年,华西牛已走出乌拉盖,去往湖北、河南、云南、吉林、新疆;云南弥勒的白羽肉鸡,飞往辽宁、河北、山东。新的一年已经揭开帷幕,赵桂苹希望“广明2号”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李俊雅目标是“华西牛”在2023年可提供进站采精公牛240-260头,继续提高自主供种率,最终实现种源自主可控。 |
上一篇:山东肉鸡育种创新再次实现突破
下一篇:母猪分娩有何健康风险?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