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4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农网 作者:刘一明 - 小 + 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农业农村部屠宰技术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扛起动物防疫的主责主业,不断提高基础免疫、动物疫病监测、应急处置、动物检疫和屠宰环节监管能力,全面加强从养殖到屠宰全链条兽医卫生风险控制,推动动物疫病防控由以免疫为主向全链条、综合防控转型,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畜产品稳定供给保驾护航。 做动物疫情的“消防站” 十年来,动物疫病监测水平不断提升。全国主动监测病种从2013年的12种增加到目前的17种,监测数量从2978万份/年增加到3226万份/年,被动监测覆盖100%县(市),主动监测面覆盖全国98%县(市)。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直接对全国223个种畜禽场、118个畜禽屠宰场进行畜禽主要疫病持续性监测,累计完成117.5万余份样品的监测。 十年来,疫病信息报告机制不断完善。形成国家、省、市、县、乡五级动物疫病防控机构为主、覆盖国家兽医实验室、重点规模养殖企业的疫病信息报告机制,报告质量不断提高,全国动物疫情上报率由2013年的37%提高到目前的99.7%,上报疫病单位比例达到100%的省份由3个增加到31个,为摸清我国动物疫病流行状况、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持。 十年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应急值守能力不断提升。应急值守由“24小时电话值守+应急处置”逐步提升为4个“24小时”和1个“1小时”制度并贯穿始终,即领导班子24小时带班、疫情报告24小时专人值班、疫情举报电话24小时无间断值守、疫情确诊后24小时内到达防疫一线,接到疫情报告后1小时内完成报告,努力将传染源控制、消灭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统一部署,积极参与、有效处置了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小反刍兽疫、炭疽等重大动物疫情和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灾后防疫事件,第一时间派出技术指导团队,按需调拨动物防疫应急物资支援疫区、灾区,累计派出应急处置人员500余人次,紧急调拨防疫物资6万余件,为地方防疫抗灾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9年元旦,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一养殖场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防控应急处齐鲁说,这是非洲猪瘟在我国发生以来,规模最大的一起疫情。面对疫情,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连夜派出以该中心副主任杨林为组长、技术专家为成员的疫情应急处置督导组奔赴处置一线,指导当地开展监测排查、追踪溯源等流行病学调查和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应急处置,仅用8天时间就完成了对全部病死和扑杀猪进行无害化处理。 2018年国内首次出现非洲猪瘟疫情以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迅速反应、全力以赴,以疫情处置为核心,从监测、排查、报告、检测、培训等各方面全面发力,累计完成疫情快报1648份,年均组织排查生猪200亿头次,采检样品3万余份,派出疫情处置督导349人次,班子成员带队最长连续49天坚守在一线。 做兽医卫生的“安全员” 十年来,动物检疫效能不断提高。依托信息化手段,我国已全面推广无纸化出具检疫证明,让出具动物检疫证明从10年前的“手工开证”升级为电子出证,无纸化电子检疫证明已在全国17个省份应用,日推送检疫证明达到70万余条。为进一步提高动物检疫效能,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发了“牧运通”系统,全面对接防疫、运输、检疫、屠宰等各环节数据,形成防疫、检疫、监督工作之间的相互衔接,有效切断了动物疫病传播途径。2021年,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启动山西智慧兽医信息系统建设(手机端为“牧运通”),包括养殖档案、动物检疫、运输管理、屠宰管理、无害化处理、免疫管理等模块,目前该系统已在山西全省推广应用。截至目前,“牧运通”软件已在9个省份全面使用,其他各省不同程度使用,已成为推进全链条监管的重要抓手。 十年来,畜禽屠宰技术支撑能力不断提高。承担全国屠宰加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组织制定发布屠宰环节国际标准一项,获批发布畜禽屠宰国家标准32项、行业标准32项,以法规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屠宰行业转型升级。 |
下一篇:关于兽医的社会地位和兽医的使命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