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农牧达人 > 畜牧达人 > 文章

赵辉玲:“坚持”书写家兔育种传奇

时间:2022-08-03    点击: 次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汪永安 - 小 + 大

接受采访时,赵辉玲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是 “坚持”。正是三十余年如一日坚持科研,让她获得了家兔育种领域的一个又一个重大成果。

1991年,赵辉玲从扬州大学硕士毕业,被分配到安徽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工作。她三十余年坚守农业科研第一线,成功培育了皖系长毛兔和皖南黄兔两个国家级家兔新品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毛兔品种主要依赖国外进口。为了打破国外垄断,赵辉玲突破毛兔育种常规,大胆利用长毛兔和肉兔两种不同类型的家兔品种杂交创新,通过10余年的系统选育,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粗毛型长毛兔新品种——皖系长毛兔,结束了我国对国外长毛兔进口的依赖,从而节省了大量引种外汇,其生产性能超过了世界著名的法系安哥拉兔和德系安哥拉兔,居于国际领先水平,成为我国生产粗毛产品的当家品种。

为了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赵辉玲直接把家“搬”进试验兔场,每天同兔群生活在一起,给兔子喂料、看病……既干技术活,又干体力活,从未叫苦叫累。 “两年多兔场的工作和生活经历,让我的成果更符合实际,也为我以后的科研工作积累了更坚实的基础。 ”赵辉玲说。

为了更大范围地推广新品种,赵辉玲克服重重困难,在绩溪新建了更大的试验兔场,并长期奔波在绩溪和石台基地之间。那里偏僻落后,生活条件艰苦,节假日她都在科研基地工作,无法与家人团聚。

“人跟着兔子走,兔子到哪人就到哪。 ”赵辉玲说,为了将皖系长毛兔推广到更多地方,她深入农村,足迹遍布全国10多个省市,2010年至2012年,累计推广皖系长毛兔403万只,新增产值6.24亿元,新增纯收益3.4亿元,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13年,该成果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5年获原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

在长毛兔育种取得突破后,赵辉玲通过与石台义华公司开展产学研合作,将福建黄兔和新西兰白兔进行品种间杂交创新、横交固定和系统选育,历时10余年又培育出新的肉兔品种——皖南黄兔,为实现家兔良种国产化迈出重要一步。皖南黄兔体型中等,外貌一致,被毛黄色,适应性强,生产性能优良,遗传性能稳定,有效解决了地方肉兔资源生长速度缓慢、经济效益低下的突出问题。

家畜新品种培育时间长、难度大、耗费多,没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很难出成果。每当问起赵辉玲30余年动物育种工作的职业生涯,她便有道不尽的沧桑、诉不完的苦衷。

她告诉记者,最先育种基地在省农科院,但因合肥市二环路拆迁被迫迁往颍上和固镇;省农科院东山基地建成后又迁回合肥。但好景不长,因环保问题,基地又被迫迁往绩溪,“那时,借用或租赁基地的条件艰苦,研发经费紧缺,研发团队不稳定,面对重重困境,我曾失望彷徨,也曾多次想放弃”。

正是对育种事业执着的信念和对研究探索的激情,让赵辉玲选择在育种岗位上坚守30余年,并取得丰硕成果,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她因此成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成员,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执行专家组成员,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技术专家组成员,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安徽省先进个人、省直机关“十大女杰”等称号。今年5月,她被授予2022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安徽、新疆、云南、海南、福建……足迹遍布天南地北,坚定科研逆风雨而行。 30余年来,赵辉玲主持开展技术培训40余期,现场技术指导上百次,服务众多企业、养殖户及贫困户。

目前,赵辉玲团队又开启了绒毛型长毛兔新品种的选育工作。 “如果进展顺利,可望3年至5年再育成一个国家级家畜新品种。 ”赵辉玲说。

上一篇:刘娣:30载助推民猪产业振兴

下一篇:张建新:以科研力量引领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