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2 点击: 次 来源:国家肉牛牦牛体系 作者:曹兵海等 - 小 + 大
3 国际肉牛产业技术研发进展 3.1 遗传育种与繁殖领域 2021 年,肉牛产业发达国家育种工作除了常规育种工作的持续进行外,还包括加速肉牛生物育种手段的研发与应用。例如,采用纳米孔测序技术测序长段DNA,能加速肉牛重要经济性状、疾病相关性状和环境适应性相关的基因定位,为基因组选择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提供更准确的参考;畜禽动物基因组功能注释计划指引全世界科研人员对家养动物进行时空特征注释,这些数据的积累将为肉牛功能变异的精准挖掘提供重要参考。同时,基因组功能注释为肉牛基因组选择技术的应用推广,尤其是多品种间基因组选择准确性的提升提供了新的策略和研发方向;基因编辑技术在牛育种中的研究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技术的进步也在肉牛育种中得到快速发展,牛脸识别技术达到了极高的准确性,采用人工智能和3D 成像技术对动物体躯结构进行预测等应用在积极研发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将来会实现自动、准确、高效的肉牛育种数据收集,为积累肉牛育种表型组工作奠定基础。在品种杂交组合利用方面,多品种配合力研究呈上升趋势,同时多品种间育种值比较持续发布,针对肉牛杂交优势的相关研究在持续进行。在繁殖领域,母牛发情高效精准鉴定、定时输精、胚胎移植等技术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有效提升了优秀种畜遗传物质的推广效率,加速了肉牛群体的遗传改良。同时,肉牛OPU-IVF 技术日益成熟,有望进一步提升肉牛遗传改良效率。2021 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影响的大背景下,国外肉牛遗传物质在我国的销售推广受到影响。 3.2 饲料营养领域 肉牛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指标更加细化,饲料碳水化合物细分为有机酸、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淀粉、中性洗涤可溶纤维、可利用NDF 和不可利用NDF(iNDF),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瑞典等国将iNDF 作为评价影响肉牛采食量和干物质消化率的重要指标。重视非粮饲料如木薯渣、柑橘渣、菠萝秸秆、桑麻等副产物饲料资源提质增效技术,利用缓释尿素、南瓜籽粕等替代豆粕推动肉牛养殖节本增效。 重点围绕青年母牛、妊娠牛、泌乳牛、育肥牛等不同阶段营养需要量研究,采用Meta 分析构建肉牛消化能预测代谢能的数学模型。细化肉牛蛋白质需要量评价体系,重视过瘤胃蛋白质、氨基酸,尤其是支链氨基酸的营养生理作用,更加关注不同微量元素间的协同与拮抗作用。 强化繁殖母牛营养与饲养研究,通过母体营养调控提高子代生产性能、肉质的技术成为研究重点,研究了母牛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的代际传递规律,以及母牛妊娠期饲养方式、能量供给、微量元素(锌、铜、钴、锰)等对子代营养代谢程序化、健康发育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重视优质犊牛培育技术,研究了不同断奶方式,以及瘤胃保护辣椒油树脂、微藻等功能性饲料对犊牛日增重、发病率的影响,持续推进肉牛母子一体化饲养技术研发集成。通过营养调控提高育肥牛生产性能和改善肉质一直是研究重点,利用多组学联合分析研究了饲草料脂肪酸组成、消化道菌群结构与机体养分分配与沉积,研究了淀粉、纤维来源等营养供给,以及甘油、精油、活性酵母、离子类载体(甲基盐霉素、盐霉素、黄霉素)、维生素A 等功能性添加剂对肉牛瘤胃健康、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肉牛养殖与环保、减排研究持续推进,提出采用剩余甲烷排放量(Residual Methane Emissions, RME)评定瘤胃甲烷生成能力,解析了瘤胃纤维降解特性与瘤胃可溶氢含量和甲烷生成量的相关关系,开发了3- 硝基氧丙醇、海藻等功能添加剂,在提高生产性能的同时抑制瘤胃甲烷生成。注重动物福利,研究了肉牛运输应激的缓解技术,结合智慧牧场、行为学监测等技术,研究了水质对肉牛饮水行为、饮水量的影响,利用行为学评估肉牛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从而为肉牛养殖的人工智能化、精准化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3 疾病控制领域 2021 年世界范围牛疫病仍主要为口蹄疫、结节性皮肤病、蓝舌病等疫病种类,其中口蹄疫66 起,结节性皮肤病44 起,炭疽17 起,蓝舌病10 起。发现并被报道的口蹄疫主要为O 型、SAT 1 型、SAT 2及SAT 3 型,其中以SAT 2 型为主,多发于南非、纳米比亚等非洲地区国家等。结节性皮肤病继续在亚洲国家蔓延,2020 年前六位多发国家分别是中国、越南、尼泊尔、不丹、印度、俄罗斯,而2021 年前六位则变为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老挝、中国。 在牛用疫苗研发方面,新型亚单位疫苗获得新进展,如:牛口蹄疫O 型病毒样颗粒疫苗在中国注册,口蹄疫病毒抗原和多杀性巴氏杆菌重组外膜蛋白可诱发高水平抗体及细胞免疫反应;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结构蛋白E2 与单链抗体APCH 的融合形成的亚单位疫苗可用于妊娠牛;牛分枝杆菌亚单位疫苗H65 联合脂质体佐剂系统CAF01,能增加牛结核病小鼠模型对牛分枝杆菌感染的保护;副结核重组MAP 蛋白混免疫接种可有效地降低新生犊牛对鸟分枝杆菌亚种感染;纳米颗粒亚单位疫苗已经成为传统疫苗提档升级的替代品,能包含多种抗原有效载荷,并具有保护免疫性多肽或者抗原蛋白免于降解的功效;此外,合成纳米颗粒疫苗可通过鼻内、气雾剂或口服给药靶向递送,也可以诱导粘膜免疫。反向遗传系统为水泡性口炎病毒用于疫苗载体铺平了道路,已有多种以水泡性口炎病毒为载体的疫苗进入临床实验。CD40 配体和佐剂MontanideTM GEL01 联合应用可增强DNA 疫苗对牛疱疹病毒的免疫原性和保护作用。牛布鲁氏菌基因标记疫苗A19 Delta virB12 保持疫苗的良好免疫保护性同时,且可区分疫苗株和野毒株,有助于控制和根除牛布鲁氏菌病。 |
上一篇:中国奶业未来四大挑战与对策
下一篇:2021年奶牛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