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0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一、2021年我国肉羊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推广机制不完善 一是肉羊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良种利用率低、生产性能不稳定。国内种羊数量少、质量差,缺乏专门化的肉羊品种,尤其是缺乏生产优质羔羊肉的终端杂交父本。二是肉羊良种鉴定机构缺位,推广体系设置不合理。2021年,根据国家现代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对全国13个省(区)的调研数据,有53.1%的养殖户未采用肉羊良种,从而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 2、科学养殖水平不高,兽药使用有待规范 一是日粮和精饲料配方未得到科学应用。二是添加剂和兽药违规使用现象时有发生。仅2020年上半年,农业农村部查处的农兽药违法案件就达1.27万件;2021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多地多批次食品检出农兽药残留。在饲养环节,部分散户缺少专业的养殖和管理知识,对投入品的品质和适用性识别能力差,同时缺乏科学长远的生产计划,往往会降低投入品的数量和品质来节约生产成本,如违规添加“瘦肉精”等,不利于保障羊肉产品质量。 3、产业组织发展水平不高,养殖户增收能力有限 一是产业组织自主发展能力亟待提高。目前我国肉羊生产仍以家庭经营为主,而肉羊养殖合作社“空壳化”问题也较为突出,各地普遍缺乏有影响力、带动力和承担社会责任的大型龙头企业,大部分企业管理水平低、产品结构单一。 二是新型经营主体与散户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带动养殖户增收能力有限。养殖户与屠宰加工企业之间市场地位不对等,利益联结较为薄弱,屠宰加工环节收益向养殖环节传递较少,养殖户普遍处于弱势地位。 4、屠宰加工标准化程度低,加工体系不健全 一是屠宰加工标准化程度低,羊肉产品多样化程度低。二是羊肉制品分级分类标准不完善,生产加工标准体系不健全。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羊肉加工标准体系,未形成完善的产品可追溯系统,加工肉制品安全隐患依然突出,优质产品不优价、劣质羊肉以次充好的现象时有发生。 5、极端天气防范应对体系不健全,抵御风险能力弱 2021年我国多地发生的暴雨、暴雪等自然灾害导致养殖场(户)、企业等生产经营主体的养殖设施设备和羊只损失惨重。暴露出我国肉羊产业各环节在极端天气防范意识、灾害应对能力、预警应急机制和公共卫生体系等方面依然存在着短板。 二、2021年我国肉羊产业技术研究进展 1、育种技术 一是新品种不断育成。我国先后育成41个新品种,这些新品种特性明显、生产力水平高、适应性强。二是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完善。目前,全国有绵羊种羊场823家,山羊种羊场449家,遴选国家肉羊核心育种场28家,性能测定中心(站)和绒毛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各3个。 2、营养与饲料技术 一是功能调节性添加剂研究。主要分析了葡萄籽原花青素、肉桂醛、胍基乙酸、酶制剂、发酵饲料、诱食剂、微生态制剂等对羔羊消化代谢、瘤胃发酵、生长性能及机体健康等的影响。 二是发酵饲料研究。研究发现饲粮中添加40%(DM)全株玉米青贮时可以显著改善肉羊瘤胃发酵,提高养分消化率,增强肉羊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当湖羊日粮中全株玉米青贮与花生秧比例为3:1(干物质基础)时可降低饲料成本且不影响羊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玉米秸秆经揉丝微贮可提高徐淮山羊育肥效果及经济效益,降低饲养成本,促进机体组织器官的发育及蛋白质、氨基酸的代谢;饲喂发酵花生秸秆可以增加肉羊采食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肉羊生长性能;在肉羊日粮中添加50%发酵苜蓿可提高其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膨化秸秆微生物发酵饲料+NPN对肉羊瘤胃发酵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是非常规饲料的开发应用。研究发现树叶类(柳树叶、槐树叶)粗饲料的营养价值较秸秆类(水稻秸秆、玉米秸秆)和糟渣类(葡萄渣和醋糟)更高。 四是胃肠道发育研究。揭示了绵羊胎儿肠道微生物的起源与组成,羔羊早期补饲可通过上皮微生物调控瘤胃发育,并研究了不同生理时期羔羊胃肠道真菌发育规律。 |
上一篇:浅谈肉牛养殖与发展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