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养禽业篇 > 文章

当前黄羽肉鸡产业发展痛点分析和应对思考

时间:2022-02-09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禽业导刊    作者:陈迎丰 - 小 + 大

导读:黄羽肉鸡(本文泛指我国地方鸡品种或以地方鸡品种为育种素材选育的新品种/配套系)养殖产业在2019年取得了百年难遇的最好效益,也引发了产能大暴发。近两年黄羽肉鸡市场行情总体持续低迷,长期处于保本微利或阶段性较大亏损状态,低迷时间之久是前所未有的,80%以上的业内企业亏损经营。对于黄羽肉鸡产业从业者来说,疫情前后的世界,或许真是迥然不同。回顾两年多来的畜牧业发展历程,非洲猪瘟疫情引发了肉类供应量和结构的巨大波动,而新冠肺炎疫情则更大程度上改变了肉类消费者行为和销售渠道。

一、当前黄羽肉鸡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1、肉类市场供大于求局面短期难改变

据调查,目前农牧业上市企业共48家,2021年上市的就有5家,还有18家正在IPO路上。虽然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2019和2020年我国居民猪肉消费在肉类占比中大幅下降,禽肉则大幅上升。但养猪业暴利驱使资本大量涌入,促使生猪产能快速恢复,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目前已接近正常保有量,生猪业一度陷入深度亏损。家禽行业对禽肉的猪肉替代效应过分乐观,对生猪产能的迅速恢复认识不足,或者抱有侥幸心理,没能及时调整产能;家禽上市公司出于持续发展的需要,还一度稳步提升产能,结果导致2021年我国禽肉与猪肉产量总和达到历史高峰。实际上,即使在2020年猪肉产量远没恢复的情况下,达到历史产能新高峰的家禽业总体也没取得什么好效益。

2、活禽禁售消费萎缩

与其他某些肉类相比,黄羽肉鸡特别是慢速型黄羽肉鸡的消费对象有明显的特点,即餐馆酒楼消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自2013年H7N9流感事件以来,活禽销售模式逐渐被禁,生鲜上市开启;新冠疫情防控之下,活禽市场进一步关闭,活禽交易渠道变窄,很多城市开始禁售活禽,压抑了消费欲望。新冠疫情还带来经济萎缩,商务活动减少,进一步影响了优质黄羽肉鸡社会消费能力。而且,以往的禽流感疫情只是短暂降低消费量,而新冠疫情很可能将与人类长期共存,消费很可能将长期被压制。

3、肉杂鸡异军突起

白羽肉鸡、黄羽肉鸡、肉杂鸡、淘汰蛋鸡是构成我国鸡肉消费的四大支柱。活禽禁售、生鲜上市政策实施以来短短几年间,肉杂鸡凭借性价比优势,产量几乎翻了两番,年出栏已接近20亿只,快速占领了中快速类黄羽肉鸡的大量市场。

4、消费品牌建设缓慢

因长久以来的活禽销售模式,黄羽肉鸡养殖、销售环节长期脱节,行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并未直接接触。尽管生鲜上市政策已实施多年,但活禽销售这一几千年的模式仍有很强的生命力,在非禁活区域仍是第一选择,因此目前仍以专职养殖端居多,只有部分企业因生鲜产品涉及到终端,但生鲜市场容量依旧有限。且生鲜市场还有肉杂鸡、白羽肉鸡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价格拼不过,市场开拓只能靠品牌,然而市场不成熟、标准不规范、惩罚成本低,一些商人或平台用肉杂鸡顶替“土鸡”、“三黄鸡”等,严重败坏了优质黄羽肉鸡声誉,加大了优质黄羽肉鸡品牌建设的难度。

5、产业依然脆弱

尽管温氏股份、立华股份、德康集团等一批行业靠前的企业在快中速类黄羽肉鸡领域强势明显,但各地消费市场对黄羽肉鸡的差异化偏爱,导致单一或少数品种难以涵盖更大的区域,特别在慢速鸡领域,呈现百花齐放,各品种争相斗妍,共存竞争的状态。黄羽肉鸡行业目前单体规模依旧偏小,年出栏2万只以下的养殖场占比很高。就算是“公司+农户”的企业,也是由很多中小规模的农户养殖场拼接而成。这种大量小而分散的结构状态,是导致黄羽肉鸡产能大起大落的重要原因之一。行情好,很多企业、养殖场蜂拥而上,造成产能过剩,进而行情大跌,“鸡周期”现象明显。尤其是中慢速类,由于散户较多,难控制,价格大起大落。而且,由于企业大多远离都市圈,甚至在山区内,很难吸引或留住优秀年轻人才。

6、生产劳动效率依然低下

黄羽肉鸡产业对于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的先进设施设备应用非常有限,很多鸡舍、鸡棚设备简陋,养殖方式传统,这种现象在一些中小养殖场尤为普遍。在人工劳动成本越来越高的新形势下,如何提升劳动效率和产品性价比,进而提高产业竞争力,是行业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上一篇:2022年整体或将是蛋鸡产能恢复的一年

下一篇:2022年家禽业九大猜想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