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22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动物检 作者:刘丽蓉,王文杰等 - 小 + 大
摘要:自2018年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传入我国以来,农业农村部牵头组织协调各省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借鉴国外经验做法,结合我国疫情实际,出台了多项防控政策文件,制定了大量具体落实举措。本文从档案学角度,依据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实际,从非洲猪瘟防控专题档案的定义、特点、收集范围、开发利用等方面,就如何做好非洲猪瘟防控专题档案规范化管理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今后工作查考研究提供经验借鉴。 2018年8月,我国发生首起非洲猪瘟疫情,不到一年时间疫情几乎波及全国,给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自疫情发生以来,农业农村部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组织部系统各单位扎实开展疫情防控、稳产保供、恢复生产等各项工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防控非洲猪瘟的过程中,形成大量有保存价值的原始档案材料,这不仅对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对今后应对类似突发动物卫生事件也有重要借鉴作用。本文从非洲猪瘟防控专题档案的定义、特点、收集范围、开发利用等方面,对如何做好非洲猪瘟防控专题档案规范化管理进行探讨。 1 定义 非洲猪瘟防控专题档案是指在防控非洲猪瘟疫情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不同载体的历史记录。非洲猪瘟防控专题档案既是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的真实记录,也是进一步完善国家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机制的重要参考和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各级档案部门应当科学规范管理,确保档案齐全、完整、真实和安全,并积极进行档案编研,做好开发利用,更好地服务行业发展。 2 非洲猪瘟防控专题档案的特点 2.1 内容多、门类广、专业性强 非洲猪瘟防控专题档案以防控非洲猪瘟为主题,由相关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媒体组织和养殖场户在防控非洲猪瘟疫情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关决策咨询、应急处置、流调督导、交流培训、科学研究、媒体宣传等方面的原始信息记录,涉及文书档案、科研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等各门类档案。需要档案工作者不仅要有档案整理工作经验,又要具备动物卫生专业知识背景,多渠道、多类型、全方位进行收集整理、归档管理。 2.2 兼具保密性和开放性 非洲猪瘟防控专题档案是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如实记录,不仅包含供今后工作查考利用及防控宣传的内容,还有涉及国家秘密的内容,需正确处理好保密和利用的关系。疫情防控过程中形成的涉密文件都要严格按档案保管、保护、保密各项制度规定执行,坚决杜绝泄密情况发生。专题档案的开放性体现在其开发利用中,要让它更好服务于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和今后可能发生的类似重大动物卫生事件。 2.3 疫情暴发具有突发性,档案收集难度大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非洲猪瘟定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现阶段,非洲猪瘟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群防群控格局初步形成,但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境外疫情输入风险持续存在,病毒分布广泛,防控工作存在薄弱环节,病毒已在部分野猪群中定殖,需要档案工作者具备专业敏锐性和工作积极性,抓住各时期特点,早期介入,迅速跟进,确保疫情防控档案的齐全与完整。 3 收集范围 为确保非洲猪瘟防控专题档案完整、齐全,参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工作的通知》(农办厅函〔2021〕42号),结合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实际,按照“谁形成谁归档”要求进行归档。归档文件材料应包括文书档案、科研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4大门类。各门类档案应收尽收,应归尽归,具体收集范围如下。 3.1 文书档案 上级有关部门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规定、通知、通报等;各级领导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批示、指示、讲话以及视察、检查工作产生的文件材料;建立疫情防控工作机构、职责分工、协调机构的文件材料;关于疫情防控的文件正本(印刷本)和签发稿;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形成的通知、方案、议程、领导讲话、会议记录、会议纪要、交流发言材料等;本单位制定的疫情防控工作制度、规范、应急预案等;本单位就疫情防控实施的预算安排、经费保障等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疫情期间稳产保供相关文件材料;非洲猪瘟病毒监测研究相关文件材料;推进生猪复养工作文件材料;开展疫情防控国际磋商、合作、交流形成的文件材料;防控技术培训有关文件材料;有关疫情防控工作的请示与上级单位的批复;有关疫情统计、分析、应对措施、各类简报、专报、大事记等文件;开展防控督导工作形成的文件材料;疫情防控工作宣传、报道形成的文件材料;疫情防控工作中产生的先进事迹材料、各类表彰决定、感谢信件等文件材料;其他与疫情防控相关,对今后重大突发动物卫生事件防控工作具参考和借鉴价值的材料。 |
下一篇:加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探究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