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18 点击: 次 来源:武汉大学健康学院 作者:田秋诗,胡诗琪 - 小 + 大
摘要:本研究利用实体 - 联系模型(entity relationship model,E-R)和相关文献,对动物疫病跨境传入的实体与相关属性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构建一个跨境动物疫病传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新构建的指标体系由国家疫情流行因素、国家疫病监测与防控因素、疫病固有因素等 9 个一级指标、36 个二级指标构成,从疫情国传出风险、生物特征风险、输入国传入风险 3 个维度进行风险因素分析。该指标体系的构建为动物疫病传入风险防控的大数据平台建设、疾病管理和决策等提供了支持。 跨境动物疫病(transboundary animal diseases,TADs)传播范围广,其暴发对疫情国家的邻国和贸易伙伴国都具有潜在威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动物疫病持续给国际食品安全、全球养殖业和世界贸易等带来巨大挑战。近年来,全球提倡“OneHealth”概念,更加强调动物、环境与人类健康的紧密联系,倡导共同促进动物健康,维护和改良生态环境。然而,跨境动物疫病大规模暴发情况时有发生,以我国为例,2018 年 8 月初国内首发非洲猪瘟疫情,截至当年底确诊疫情已达 99 起,重创了我国生猪产业。 针对传染病,国际上普遍认为,有效的评估、监视、预警系统能更快地识别疾病暴发事件,以便尽快采取预防措施来限制事件后果。李鹏等对国内关于动物疫病风险评估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发现国内更多地关注动物疫病在养殖场等区域的局部发生风险,仅有 18.2% 的研究涉及动物疫病的进口传入风险评估,且多采取情景树结构进行传入风险定量评估。我国目前重大动物疫病输入风险评估分析方法欠缺,对疫情发生风险和传播趋势评估、预测工作滞后,全球视野下的疫情及风险因素监测综合分析系统还处于起步、创新阶段。广西省和浙江省曾分别于 2014 年、2018 年尝试实践边境口岸跨境动物疫病风险监测预警平台。但我国边境线长,贸易国家数量较多,动物疫病来源复杂多样,不同省份、地区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因此,如何广泛、及时地对我国跨境动物疫病传入风险进行分析和监测预警,满足当前疫情防控的巨大需求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围绕跨境传入的核心环节与要素,参考并借鉴现有的动物疫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相关研究中的优点和特色,构建一个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跨境动物疫病传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期望为动物疫病传入风险防控的大数据平台构建以及动物疫病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 1 跨境动物疫病传入风险评估基础要素 广义的动物疫病风险评估是指对动物或动物产品感染致病微生物及其扩散增加的可能性进行评价和估计,评估阶段包括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和其他相关经营活动过程。目前的跨境动物疫病传入风险评估体系多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颁布的《陆生动物卫生法典》(简称《法典》)第 2.1 章“进口风险分析”,以及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进境动物和动物产品风险分析管理规定》(2003 年发布,2018 年修订,简称《规定》)为基础准则,围绕生物、国家和商品层面的风险因素展开。《法典》和《规定》主要侧重于提供动物疫病风险分析的程序框架,对跨境动物疫病传入风险研究具有一定的指示性。OIE 提出的风险评估内容包括各种动物产品、与单次进口有关的多种危害因子、每种动物疫病的特性、疫病检测和监测体系、暴露情况以及数据信息的类型和数量。在指标的评估应用方面,《法典》和《规定》例举了部分可测量的指标,但缺少对风险分析技术方法的描述和具体风险的估算,因此指标体系的适用性、全面性、完整性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2 跨境动物疫病传入风险 E-R 分析 基于《法典》与《规定》的风险因素归类,即生物、国家和商品因素,从风险因素附着于实体的视角,通过 E-R 分析,尝试进行有逻辑且全面的风险因素分析。围绕动物疫病跨境传入,通过实体及相关属性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即实体 - 联系图(entity relationship diagram,E-R)描述传入系统的概念模型。 2.1 风险来源关键环节 动物疫病输入主要是指由高风险级别的国家和地区传入到风险级别相对较低的国家和地区,中间过程包括动物及其产品的贸易输入、人员的移动交流以及过境动物的游牧、接触和暴露等。动物及其产品的移动和贸易流动是动物疫病扩散、传播的主要风险因素。人员的移动和交流带来的风险主要来源于船舶、飞机等运输工具携带的物品以及运输载体产生的生活垃圾;过境动物游牧导致的风险主要发生在边境地区,由野生动物跨境移动与散养放牧动物混群接触而产生。依据上述分析可知,“传染源”与“跨境动作的发生”是外来动物疫病输入的必要构成要素,产地检疫或出口检疫是外来动物疫病输入风险管理和控制中的最为基础和重要的环节,也是阻断传染源跨境的主要方式。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