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畜牧科技 > 良种繁育 > 文章

通过育种改良猪的社交行为

时间:2021-11-11    点击: 次    来源: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作者:张相鑫 译 潘雪男 校 - 小 + 大

摘要:家猪是一种群居性动物,传统的养猪生产系统通常以相对较大的规模对猪进行群体饲养。因对资源和群体社会阶层支配关系的争夺,群居的猪往往会发生攻击性争斗,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猪的某些生产性能。然而,有些生产性能既受猪自身基因的影响,又受猪群同伴基因的影响,因此通过改良猪的社交行为选育出能满足生产和市场需求的猪种是可行的。

关键词:社交行为;生长速度;遗传力;社会遗传效应

家猪是一种群居性动物,对新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与野猪具有许多共同的行为特征,包括群体采食、好奇性和群体社会阶层结构。传统的养猪生产系统通常以20~30头相对较大的规模对猪进行群体饲养,导致每头猪对多种资源的需求量受到限制,例如饲养面积和饲料利用率。

群体饲养的猪群一般由无血缘关系的个体组成,它们在生长期间要与陌生的猪进行多次混群。因此,社会交互,包括资源竞争和群体内的支配关系,是猪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猪的某些社交行为具有潜在的破坏性,如会导致耳朵和尾巴受到损伤,进而可能会引发感染。同样,攻击性争斗不仅可能会给猪造成严重的身体损伤或腹部受伤以及随后的感染,也会消耗机体的能量。诸如此类的伤害行为会降低猪的福利,也会因为应激导致其生长性能下降和脂肪沉积增加。

1  遗传力

猪的生长性能是可以遗传的,且会受猪自身的基因(直接遗传效应)和猪群同伴的基因(社交遗传效应)的影响。

遗传力是一个反映利用选育可以在遗传上改变某一群体生产性能的指标,据报道,猪生长性能的遗传力一般介于20%~40%。

如果将社交遗传效应一并考虑,猪生长性能的遗传力可提高到30%~50%,甚至更高。这可能是由于行为性状的遗传变异,如攻击行为和随后的损伤,其遗传力在4%~43%。

2  对猪社交能力进行育种的希望

最早用于培育猪的社交遗传效应的方法是在20世纪60年代推出的,这种“群体选育方法”于20世纪90年代在蛋鸡上得到了证明。在选育出的第一代中就观察到了相当有益的作用,因为蛋鸡同类相残的发生率降低了50%以上。

在猪上也有类似成功的报道,群体选育不仅能够提高猪生长性能的遗传进展,也可以提高猪的温顺性,降低死亡率。这些试验结果给人们带来了通过选育改良猪社交行为的希望。

传统的个体育种是基于测量猪的个体表型(如生长性能)的原则,选择具有最佳表型的个体作为父母代。

然而,这种选育方法对猪的社交行为不起作用,因为猪的社交行为在遗传上非常复杂,且客观上很难进行大规模的测量。到目前为止,选育的重点一直在量化猪的社交行为和减少群体间交流的破坏性后果上。这意味着,在进行个体选育时,被选择的猪在尾巴咬伤或损伤上是最少或最轻的。

这些猪并不是破坏性行为的受害者,实际上可能是破坏性行为的实施者,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没有实施破坏性行为的猪会更有用。

在选育试验中,群体选育是成功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有效手段。但是在商业性育种方案中,如果想要获得多个性状的遗传进展,选育会变得更复杂,可以改用依靠针对群体同伴的社交遗传效应的遗传选育方法。

一些育种公司已经在尝试采用这种新方法,但是还未证实其能够改良传统生产猪群中杂交猪的生长性能或社交行为。

到目前为止,对生长性能的社交遗传效应进行选育可改良后代生长性能的证据还不能使人信服。

韩国的一项小型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对纯种猪有效,但荷兰的一项研究表明,选择社交性高的猪并不能提高杂交后代的生长速度。

然而,也有证据表明,对猪栏同伴的生长性能具有可遗传的有益影响的猪,耳朵咬伤较少,尾巴受伤较轻,而且攻击性撕咬也较少。

上一篇:肉羊生产中常用的经济杂交模式

下一篇:肉牛繁育改良应注意五个方面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