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0-07 点击: 次 来源:今日养猪 作者:游武进 - 小 + 大
非瘟肆虐后,检测、拔牙成了养猪业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且备受认可,很多猪场都保了下来,虽然存活率有高有低。但弱毒株肆虐以来,检测、拔牙变得“不灵了”,在各种会议、报道中备受质疑,很多场现在一旦得病,马上选择清场,真的有必要这样吗?拔牙检测真的不灵了吗? 下面就通过笔者的两个亲自案例,阐述弱毒株发病场猪群拔牙检测中采样环节的重要性,只要采样时机和采样方式得当,弱毒株发病场一样可以逐步稳定。 1 限位栏采样是怎样练成的 半年前,笔者到两广地区一个大的集团公司驻场。该场设定规模为7200头母猪的繁殖场,在1年前发病,采取了极端的清场措施;3个月时间,全场大清洗、消毒,环境样检测阴性后,重新引种3500头后备母猪。不幸的是,引种后2个月再次发病,检测为弱毒株感染,开始采取检测、“拔牙”操作,但效果不佳,单元平均保猪比例低于50%,主管又有想要清场的想法。 经过笔者的拜访交流,让其重拾信心。笔者经过严格的洗消流程进场后查看现场情况,发现其采样操作存在严重漏洞,致使出现假阴性的情况,很多猪只明显在发病,但采样检测结果竟然是阴性,导致正在大量排毒的猪竟然还留在猪群中,到最后淘汰的比例惊人。 为了快速验证笔者所采取的方案是否有效,隔离期间笔者与主管沟通,计划第2天在三线4单元开展验证。该单元初期有249头母猪,等笔者到场时只剩199头,且发病没有停止的态势。笔者提议,第2天上午逐头将唾液样本采出进行检测,当时主管们承诺没有问题,结果第2天等了一上午,拿出来44个样本,被问及是否已经全部采集并做成了合样,却被告之只采了44头。为什么?下午笔者隔离结束进入车间,查看现场采样操作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采样操作是在饲喂之后进行的,猪只闪躲,采样难度大,现场看了采了10头猪,采样人员已是满头大汗。 (2)采样生物安全过度,每采一头猪换一身隔离服、换一双手套。隔离服并没有接触猪,为什么要频繁更换? (3)采样样本,一头母猪放置一个EP管内,每个EP内事先装有1mL稀释液,然后实验室10头猪一个混样。这么大比例的混检,会大概率地出现假阴性。 2 采样在喂料之前还是之后 每当问及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养猪人都说喂料之前采,因为喂料之前猪只口腔没有饲料残渣,不会影响检测结果。但事实并非如此。 喂料之后采样并不是怕口腔中的饲料残渣干扰检测结果。因为经实践证明,饲料携带ASFV(非洲猪瘟病毒)的可能性太小。之所以不在喂料之后采样是因为喂料之后,猪只对食物的欲望下降,采样员拿个棉签蹲到猪只前面,它会往后退,这样后面还需要一个人把猪往前推,甚至需要爬到栏位上去采样,这样就会出现笔者看到的场景:采样员采集十几头后满头大汗。 正确的采样应该是怎样的?应该是喂料之前。而且为了减少大单元采样应激的威胁,建议几个人每人一排,在喂料之前,逐头快速采集。此时,当采样员拿着棉签蹲在猪只前面,猪会以为其手中拿着的是食物,别说猪只配合采集鼻腔液,有的猪甚至会咀嚼棉签,高效、保质地完成样品采集,这才是发病期间我们所期望的。 3 采样生物安全过度了 相比于采集一头猪只换一身隔离服、换一双手套,笔者见过更夸张的采样生物安全制度:猪场老板要求员工,使用止血钳夹着棉签,每采一头消毒止血钳30min,而这个猪场只有三把止血钳。也就是说,采集10头疑似母猪,需要一个人工作5h。笔者当时和这位猪场老板说:“如果我是你的员工,有些时候我会选择不告诉你,有的猪不吃料,有的猪发烧,因为采样实在太麻烦了。” 那么,应该如何做好采样生物安全?之所以要采集一头猪样本换一身隔离服、换一双手套,是因为我们害怕采样的某一头阳性,通过采样员交叉感染另外一头采样猪只。如此,只要采样棉签足够长,采样时足够仔细,是不是可以减少更换衣物和手套的频率呢? 笔者建议:在固定的厂商定做20cm大头棉签,3头母猪(一个合样)采集后更换一双手套,一排猪只采样完毕后更换一件工作服。这样既能保证生物安全,又能最大程度提升采样效率。 |
下一篇:非洲猪瘟抗体“假阳性”的解决方案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