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9-14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动物检疫 作者:马弘财,王冬经等 - 小 + 大
摘要:为了解西藏当雄县牦牛巴氏杆菌病流行现状,2019—2020年在牦牛养殖较为集中的5个乡镇,采集存栏2 000头以上的2个养殖场以及存栏30头以上的56个牧户未免疫牦牛血清1 124份,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牛巴氏杆菌血清抗体检测,并使用R软件对不同年龄、性别、饲养方式牦牛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当雄县牦牛巴氏杆菌个体阳性率为11.57%(130/1124),群体阳性率为89.66%(52/58);养殖场牦牛个体阳性率(12.96%)与牧户(10.92%)无统计学差异(P>0.05);公牦牛个体阳性率(10.07%)与母牦牛(12.45%)无统计学差异(P>0.05);3岁以下牦牛个体阳性率(5.08%)与6岁以上牦牛(22.81%)有统计学差异(P<0.01,OR=5.52)。结果表明,巴氏杆菌病在该县牦牛群中流行普遍,无养殖模式和性别差异,但老龄牦牛感染率较高。结果提示,当雄县需要加强牦牛饲养管理和巴氏杆菌疫苗免疫,及时淘汰老龄牦牛。 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为革兰氏阴性的人兽共患微生物,能在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中流行和传播。根据细菌荚膜抗原不同,巴氏杆菌分为 A、B、C、D、E 5 种血清型,同它还有 16个脂多糖血清型。我国流行最多的血清型为 A型和 D 型。巴氏杆菌是牛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属于条件致病菌,常存在于健康牛呼吸道内,在应激条件下容易使牛发病。国内研究最多的为 A 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该血清型具有多种毒力因子,如荚膜多糖、脂多糖、膜外蛋白等。这些毒力因子在巴氏杆菌致病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而缺乏毒力因子的菌株不致病。 牛巴氏杆菌病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给全球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据统计,在印度所有的病死牛中,46%~55% 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出血性败血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8 亿美元;巴基斯坦每年因该病造成约 305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我国各地均有牛感染巴氏杆菌的报道。虽没有具体统计造成的经济损失,但对于一个畜牧业大国来说损失是巨大的。同时,巴氏杆菌可通过猫、狗等动物的咬伤、抓伤感染人类,因此该菌也是危害生物安全的主要病原之一。 当雄县下辖 6 乡 2 镇,为拉萨市最大的畜牧业县,主要养殖家畜为牦牛,存栏约 27 万头。西藏曾有大肆暴发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历史。随着各级政府加大对该病防控的重视力度,几年发病率有所降低。而当雄县海拔在 4 500 m 以上,气候环境多变,每年有很长时间的枯草期,牦牛营养较匮乏,从而使巴氏杆菌在牦牛机体内滋生,导致发病。本研究在 2019—2020 年春防和秋防前,采集当雄县主要牦牛养殖场和散养户血清样品进行多杀性巴氏杆菌检测,旨在了解该县牦牛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及存在的风险因素,也为下一步更好地完善相关防控措施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待检血清 本研究以牦牛养殖较为集中的 5 个乡镇为研究区域,以养殖规模在 2 000 头以上的 2 个养殖场以及存栏 30 头以上的牧户为抽样群体。每个养殖场随机采集血清 180 份以上,存栏 30 头以上的牧户采集血清 10 份,50 头以上采集 15 份,100 头以上采集 30 份。2019 年 10 月—2020 年 4 月,共采集 2 个规模养殖场及 56 个牧户未免疫牦牛血清 1124 份,置 -20 ℃保存备用。 1.2 检测方法 采用上海沪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牛巴氏杆菌抗体(Pm-Ab)ELISA 检测试剂盒(批号D-80125),按照试剂盒操作要求进行试验。 1.3 结果判定 试验有效性判定:阳性对照孔平均值≥ 1,阴性对照孔平均值≤ 0.20。临界值(CUT OFF)计算:临界值 = 阴性对照孔平均值 +0.15。阴性判定:样品 OD <临界值,为阴性;样品 OD >临界值,为阳性。 1.4 统计分析 使用 R 软件对不同年龄、性别、饲养方式牦牛的巴氏杆菌血清抗体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判定标准:P < 0.05 为有统计学差异,P ≥ 0.05 为无统计学差异。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