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100094 何少瑜 福建省生物药品厂 35001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导致的母猪晚期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等繁殖障碍和仔猪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及高死亡率为特征的猪传染病。由于PRRS传播迅速,且在猪群内持续性感染不易清除,自1987年美国北卡罗纳、衣阿华等州的猪群首次暴发本病以来,现已传遍全球,对世界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我国郭宝清等1995年末,从疑似本病的猪群中分离到PRRSV,从而确证了PRRS在我国存在。随之,国内对其病原PRRSV各方面的研究也迅速展开。现将近几年来的研究结果概述如下。 1、病原 PRRSV是一种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病毒粒子呈球型,直径为55~60nm。根据其形态学及理化特征、细胞亲嗜性、毒株变异、持续性感染、基因组大小、结构、ORF同源性及转录模式等特征明显类似于动脉炎病毒属成员,现其病毒分类地位为被膜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PRRSV专嗜在猪肺泡巨噬细胞内生长,在传代细胞系CL-2621和Marc145、Hs*2H中亦可生长繁殖,且可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PRRSV不凝集红细胞,无血凝活性;其对pH值及温度变化非常敏感;pH值大于7或小于5时其感染性降低90%以上,对碱耐受性极差,pH5.5~6.6为其保存最适pH值;室温及37℃以下迅速失活,56℃45min即被完全灭活;对消毒剂抵抗力不强。利用这些特点可选用合适的消毒剂或热水清洁环境。 2、抗原性 根据基因的变异程度,目前将PRRSV分为2个不同的地理群:以欧洲原型病毒Lelystad virus(简称LV)为代表的A群和以美国原型病毒ATCC VR-2332株为代表的B群。血清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分离株之间有共同的抗原决定簇,属一种病毒。但两者抗原性差异使其在血清学反应中仅有很少的交叉反应。核酸序列比较也表明它们的基因组中存在广泛的差异。两群病毒的抗原差异可大到只有应用同一种抗原型的病毒进行血清学试验才能确诊PRRSV。即使在同一群内不同毒株之间也存在着毒力及抗原性的差异。PRRSV的3种主要结构蛋白为:分子量为15KD的核衣壳蛋白(N)、18KD的基质蛋白(M)和25KD的囊膜蛋白(E)。其中N蛋白免疫原性最强,在PRRSV感染猪体时,所有感染猪在攻毒后7d都能检测到抗N抗体。 3、流行病学 PRRS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实验表明:精液中需要一定数量的病毒才能感染母猪。另外公猪受感染后排毒可达90d之久。但公猪多长时间才能够产生带有足够数量的病毒,使母猪受到感染这一问题尚未明了。将感染猪特别是隐性感染猪引入易感猪群是该病流行的重要原因。在怀孕早期,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这可能与感染的巨噬细胞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有关。怀孕中期病毒很难通过胎盘而感染胎儿。 4、致病性 猪是唯一感染PRRSV并出现临床症状的动物。病毒主要侵害繁殖母猪及其仔猪,造成严重的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系统疾病,公猪感染时可造成精液品质下降,育肥猪发病多数较温和。 4.1 急性感染 初期,猪群表现为食欲低下,发热、昏睡和精神不振等症状,一般持续1~3周。发病高峰的主要特征是母猪早产、晚期流产以及木乃伊胎和弱仔增多;仔猪断奶前死亡率增加,高峰期一般持续8~12周。以下3项指标可用于衡量急性PRRS:①流产或早产超过8%②死胎率超过20%③仔猪出生后第1周死亡率超过25%。发病末期,母猪繁殖功能逐渐恢复,达到或接近病前水平。仔猪和育肥猪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痊愈猪一般生长缓慢,体重较轻。若没有继发其他感染,除发病仔猪可见间质性肺炎等特征病变外,一般不表现肉眼可见病变。另外PRRS发病猪群易继发嗜血杆菌、链球菌、霍乱沙门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流感病毒、脑心肌炎病毒、伪狂犬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从而加重病情发展。 4.2 慢性型 较急性型病情缓和,病期较长,对猪群的主要影响是由其他细菌或病毒侵害呼吸系统引起的继发性感染,如鼻炎、肺炎等。感染猪生长率、饲料报酬率降低。 4.3 亚临床型 血清学调查猪群阳性率高达40%~50%,但出现临床症状的不过10%。目前对亚临床PRRS认识仍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