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牛羊业篇 > 文章

金海:“十四五”如何发展牛羊业

时间:2021-05-18    点击: 次    来源:草食动物饲料预混料    作者:金海 - 小 + 大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推进肉牛肉羊生产发展五年行动方案》。牛羊生产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牛羊肉是百姓“菜篮子”的重要品种。方案出台的背景是什么?有哪些亮点?实施后将取得什么效果?如何落实落细?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曹兵海,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金海,对方案进行全面解读。

为什么要出台该方案?

据了解,2020年我国牛肉进口量跨过了200万吨大关,达到了212万吨。比2019年度进口量陡增46万吨。2020年我国肉羊出栏量约3.2亿只,存栏量近3.1亿只,羊肉年产量492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30.46%。我国居民羊肉绝对消费数量不断上升,人均达到3.5-3.6公斤,相当于每5个人一只羊。

“牛肉消费势头的刚猛,反映了两大特点:新冠肺炎疫情应对措施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自信和健康意识,把牛肉消费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而陡增的进口牛肉量没有抑制住始终高位运行的牛肉价格,给牛肉增产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农业农村部敏感把握住了社会和市场发出的‘讯号’,把‘十四五’这5年作为一场牛肉增产、产业发展战役,为肉牛产业量体裁衣式地制定了这个‘干货满满’的行动方案。”曹兵海表示。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羊肉生产和消费上。金海介绍:“保总量、保供给只能靠自给。羊肉已从区域性消费产品成为全国性消费产品,从局部特定群体消费为主成为全民消费产品,从户外消费为主成为户外户内消费并重。但当前的生产能力不足,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持续稳步推进。在此背景下,五年行动方案推出。”当前我国肉羊产业发展正处于“两转双增”的关键阶段,生产方式由放牧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舍饲方向转型;羊肉产品市场需求由大羊肉向羔羊肉和肥羔肉转变;北方肉羊主产区规模化养殖数量显著增加;南方青绿饲料丰富的地区、“东北黄金玉米带”和农副产品富集区肉羊饲养数量显著增加。羊产业面临的问题还很多,处在爬坡过坎的发展关键期,研发与“两转双增”阶段配套的肉羊全产业链支撑技术是我国肉羊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所在,实现《五年行动方案》目标的关键所在。

方案有哪些亮点?

曹兵海认为,可以用“绣花针”和“金箍棒”来形容此次方案的“干货”。“绣花针”即四两拨千斤,直接刺准了产业的命门穴——“基础母牛”,母牛是产业的基础。“扩大母牛产能”包括两方面,一是增加母牛存栏头数,一是提高基础母牛的繁殖效率或者说繁殖成活率。这枚绣花针,可以说是整个方案中“画龙点睛”的一笔。“金箍棒”则是在释放母牛产能这个基础之上,明确“怎么干、干什么”的指引,可以据此进行“推土机”式的发展推进。从良繁良育到好草好料好肉的生产与供给条件建设,从动物防疫和质量安全到产业结构与产区结构调整,从省、县域产业集群、产业园、产业强镇效应的谋划到具体的品牌形成,全方位进行了可操作指导和务实督促。

金海表示,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标准化生产,构建现代化的生产体系,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五年行动方案》的发布非常及时,目标定位明确,重点任务切中产业补短板所需,从增加基础母畜产能、推进品种改良、扩大饲草料供给、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强化质量安全等关键环节都有明确任务,从全产业链角度指明了牛羊产业发展方向,抓住了“牛鼻子”。

方案提出,到2025年,牛羊肉自给率保持在85%左右;牛羊肉产量分别稳定在680万吨、500万吨左右;牛羊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30%、50%。

“可以预想,这个方案经过五年坚持不懈的实施,我国肉牛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国产牛肉产量和质量都会有整体上的大幅提高。”曹兵海认为。表现在肉牛品种的多样化和提高的生产能力,带来更丰富的牛肉产品;产区之间因地制宜的差异化发展和养殖生产主体的特色化产品,产出更多的公用品牌和个性化品牌;在母牛产能得到充分释放的前提下,产业园和产业集群会展示强大的供给保障能力和产业带动效应;从草料到牛肉、从牧场到餐桌、从技术意识到服务价值,会出现一个升级了的、价值链更加突出的产业链。

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有哪些部署?

方案提出,要推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深入实施肉牛肉羊遗传改良计划,遴选一批国家肉牛、肉羊核心育种场,完善生产性能测定配套设施设备,持续推进引进品种本土化,培育专门化肉用新品种等。

金海介绍,肉羊品种方面目前以区域性的小品种为主,没有形成影响力大的“当家”主导品种,联合育种机制和从原种到商品生产的杂交利用体系还没有构建起来。从羊产业上看,实现羊肉自给率85%的目标,培育适合舍饲的多羔羊品种及提高牧区肉羊繁殖率是当务之急。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的“十四五”重点任务提出了培育多胎多羔绵羊与山羊新品种(系),选育适合农区、农牧交错区养殖的“当家”母本主导品种,打造从安徽、湖北、河北到内蒙的多羔羊走廊。这样的规划构想改变了过去国外做什么我们跟着做什么的策略,绕开国外培育专门化的肉用父本品种的思路,重点选育年产3个羊羔的配套系母本品种。国外这样的母本品种很少,我们拥有这种的多羔母本品种,再与当前引进运用成熟的国外优质父本杂交即可,走差异化竞争道路,这样就实现了种子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曹兵海表示,方案对肉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方面是以往政策支持的强化。例如,遴选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并为之完善生产性能测定配套设施设备;培育专门化肉用新品种;加强国家级和省级保种场、保护区建设,加强地方品种保护利用。对农牧民购买优良肉牛冻精和公牦牛给予适当补贴等。

上一篇:青藏高原上的“羊”光大道

下一篇:我国牛产业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