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牛羊业篇 > 文章

2020年河北省奶业发展报告

时间:2021-04-06    点击: 次    来源:河北经贸大学农民合作社研究中心    作者:马彦丽,曹亚楠等 - 小 + 大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第一,种养脱节,推高养殖成本,增加污染处理难度。为了减低饲料成本以及解决污染问题,西方发达国家流行的奶牛养殖方式是家庭牧场,并且采用种养一体化养殖模式,以牧场经营土地的多少来确定奶牛养殖规模。家庭牧场实行“种养一体化”的养殖模式可以带来以下好处:(1)有利于家庭内部劳动力资源和劳动力时间的合理配置;(2)有利于节约养殖生产成本,既可保证廉价供应又保证质量和安全;(3)有利于家庭牧场实现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良性循环,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肥料,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草饲料,同时还可以减轻养殖业引起的环境污染压力。河北省囿于人地条件,实现种养一体化的难度较大,实现模式和手段尚在探索中。

第二,过度追求养殖规模化,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河北省奶牛养殖规模化水平迅速提升,对于解决奶牛散养带来的疫病防治和质量监管以及养殖技术的进步都有重要意义。然而,养殖规模的过度提升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包括:(1)高投入-高产出的模式不一定提升盈利水平。(2)大规模养殖带来污染物集中处理的困难。(3)在脱离家庭养殖模式,向企业养殖模式转变过程中,出现了更多的雇佣工人而不是独立经营的农户,有可能出现收入分配的恶化以及雇工对雇主的人身依附。

第三,乳企和奶农之间的利益联结问题难以解决。虽然政府的各类文件一直在强调鼓励“乳品加工企业通过订单收购、建立风险基金、返还利润、参股入股等多种形式,与奶农结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和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但实践中,极少有乳企向养殖企业投资,没有参股入股,返还利润或紧密的利益联结就无从谈起。由于缺乏风险共担的机制,市场不景气的时候,乳品加工企业利用优势地位向养殖环节转嫁风险,卖奶难与大量原料乳进口长期并存,不仅加速了小养殖者退出,甚至是中等规模的养殖者也加快退出奶牛养殖业。从长期看,损害了河北省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基础。

第四,奶牛养殖社会化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奶牛养殖作为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产业,不仅需要金融支持和保险支持,还在品种选育、奶牛繁育、奶牛营养、疫病防治、污染处理、信息化系统、养殖智能化等方面迫切需要技术支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发达国家除了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和市场化的经营主体提供社会化服务外,还有完善的合作社服务体系。欧美国家的合作社自下而上成立,提供各类农业生产性服务。河北省有大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不在少数。但是,但这些合作社大多是“三聚氰胺事件”后,响应国家“散养奶农进小区”政策集中出现的“小区型合作社”。这种合作社一般由几十户拥有几头到几十头奶牛的奶农组成,小区由其负责人投资建设,并租赁设施给农户,农户向小区交售牛奶,小区提取“管理费”作为利润。这种合作关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社,同时也因为其规模太小不能承担奶农组织化的重任。

三、河北省奶业发展改进对策

(一) 走适度规模种养一体化道路

第一,扭转奶牛养殖业的过度规模化。河北省的《关于加快推进奶业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要积极发展奶牛家庭牧场,培育适度规模奶牛养殖主体,争取到2022年,奶牛家庭牧场存栏比例达到50%以上。然而,建立适度规模的家庭牧场,不仅需要调整对大规模养殖场的政策偏好,还需要漫长的调整过程。特别是,该《意见》仍然坚持对存栏300头、500头及1000头以上奶牛场的一次性补助。这样的规模偏好不破除,就很难培育中小规模的家庭牧场。第二,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经济模式。通过种养结合有效降低养殖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是河北省奶牛养殖业应该坚持的发展方向。推动种养一体化发展可以有两种合作模式:一种是直接的种养一体化。奶牛养殖场流转土地,种植饲草,粪肥经处理后直接还田。这种模式有利于产生范围经济,有效利用劳动力,是比较理想的模式,但是限于河北省紧张的人地条件,实现的难度大、成本高。另一种是奶牛养殖场与周围的农户建立较稳定的合作关系,将奶牛养殖、土地粪污承载力、饲草种植等进行合理规划,种养结合实现粪便的资源化利用。这种模式表面看容易推广,但是,如何建立养殖者和种植者之间稳定的协作机制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必须与养殖模式的选择结合在一起,综合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确立以奶农为主体的奶牛养殖体系

“三聚氰胺事件”以后,为了加强乳制品质量管理,中国政府鼓励乳品加工企业自建奶源。实际上,乳企自建牧场模式能否持续有很大争议。从经济视角看,乳企自建的超大型牧场的盈利能力受到质疑,除了离不开政府的大量补贴,乳企还通过价格“剪刀差”,用压低其他养殖场生鲜乳价格的方法来补贴自建大型牧场。从环境保护和疫病防治角度看,超大规模牧场显然为以上两项目标增加了难度。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补贴大牧场实际上补贴的是大资本,催生了更多雇佣工人,增强了其对资本的人身依附,挤压了自我雇佣的家庭农场的生存空间,不利于改善收入分配。从河北省的情况看,确立适度规模的种养一体化道路,同时也就意味着确立以奶农为主的奶牛养殖业发展体系,不能在二者之间摇摆,至少在中小规模和超大规模的农场扶持政策方面应该是中性的。

上一篇:2020年中国乳业回顾及2021年发展展望建议

下一篇:中国肉牛产业“高速变革时代”来临!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