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03 点击: 次 来源:猪业科学 作者:朱中平 - 小 + 大
非洲猪瘟以摧枯拉朽之势,在我国长驱直入、攻城略地、为所欲为!时至今日,尽管非瘟导致大多数猪场全军覆没、倾家荡产,但仍有不少猪场顽强抵抗,力挽狂澜,扭亏为盈,甚至有些猪场至今安然无恙。是什么原因导致猪场结局差距如此之大?固然有区域病原压力、生物安全设施不足、人为执行力不强等原因,但与猪场管理者对非瘟防控认知存在重要误区关系很大。 误区一:认为生物安全就是堵住病原不进猪场 现有的生物安全体系是以猪场为中心,即:阻止外来病原侵入本场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与方法,这种防控疾病的生物安全方法并没有错误,但并不完善。基于对非瘟的认知我们应该知道, 第一,猪场不可能阻止病原完全不进猪场,只能最大限度减少病原载量; 第二,很多病原本身就是条件性致病菌,健康状态下就存在有。 基于这两种情况,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在病原少量进入猪场或已经与猪体“共存”的情况下减少猪群发病风险?我们是不是可以有一种新的生物安全思路?是不是可以在提高感染门槛上面做文章? 基于此,我们创新性提出了一种新的生物安全体系——P氏生物安全体系。P氏生物安全是以猪为中心,以猪(pig)不发病为目标,通过控五流、真消毒等一系列制度、流程和措施,控制、消灭传染源,阻止病原体传入、传出猪场,监测、淘汰隐性感染猪,防止病原在猪场扩散,并通过以提升猪只抗病力、清除帮凶、清除毒素等一系列防内乱措施保护易感动物,提高猪只感染阈值。 P氏生物安全的防控策略,其核心解决思路是“一高一低”,即降低病毒载量,提高感染阈值,最终以猪不发病为目标,实施步骤是通过控五流实现病原不进猪场,不接触猪只;通过真消毒控制传染源并防止在猪场扩散;通过真消毒保证控五流的实际效果;通过防内乱实现提高感染阈值,即在少量病原进入猪场或条件性致病菌“共存”于猪体的情况下降低感染发病风险。
误区二 认为生物安全就是喷消毒水,而忽略了有效消毒、水安全 消毒只是生物安全的一个环节,目的是降低病毒载量。并且要“真消毒”才能实现有效消毒。要实现有效消毒,我们认为必须重视“海陆空”立体消杀。 “海”,指猪场的水安全。猪场环境带毒,通过彻底洗消、空栏干燥、空地硬化等比较容易做到合格,但是地表水污染和流动过程污染问题比较容易忽略,水是每天与猪接触最频繁的东西,非瘟感染场水风险是饲料风险的100万倍。 解决水安全问题,一是要硬化地面及地下井周边和围墙周边,防止地表水污染;二是要对猪场用水及猪群饮水进行消毒或酸化处理。 “陆”,指猪场场地洗消,即清扫,清洗,去脂,消毒,检验。 “空”,指空气消毒和空气除臭。 误区三 非瘟防控过度强调以“病”为中心 非瘟等病毒性疾病防控,尤其在非瘟“拔牙”过程中,到底该治发病的猪还是猪发的病?也就是说,是应该针对病毒的清除还是猪的体质提高?对于病毒性疾病,没有特效药物,拼的是正气和内功,提升体质是至关重要的。 参照目前新型肺炎治疗经验,控制基础病、支持疗法、维持生命体征,等待机体产生免疫力,靠自身抵抗力自愈。所以,在非瘟防控尤其是拔牙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环境病毒载量的减少,更要重视猪只自身免疫力提升。 |
上一篇:夏季水帘使用存在的十一个误区
下一篇:非洲猪瘟防控误操作——雾化消毒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