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农牧达人 > 畜牧达人 > 文章

用心用情,授人以渔的援非人——张世洪

时间:2019-12-03    点击: 次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侯馨远 - 小 + 大

“滴咚咚滴咚咚……”微信语音通话铃声突然响起,守在手机旁的记者急忙点下接通键:“张老师您好!……”

记者口中的“张老师”,是中国援津巴布韦第三期高级农业专家组组长张世洪。本以为两个小时就能完成的采访,因为津巴布韦当地断断续续的停电断网,前后持续了整整三天。“白天基本没电没网、也没水。喝的井水干了,好几个月没下雨了。”电话那边,张世洪淡淡一笑,“早就习惯啦!”

接受采访时,张世洪本期在津巴布韦的援助工作刚满一年。这已是他第二次来到津巴布韦,第三次来到非洲,即将开始援非生涯的第六个年头。在中非合作论坛精神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导下,自2009年起,中国政府向津巴布韦派驻农业专家小组,成员专业覆盖农学、园艺、渔业、农机、灌溉、畜牧兽医等多个领域。2018年11月,张世洪和其他9位高级农业专家一同进驻津巴布韦,为当地政府、企业、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农业调研、项目示范等多方面支持。

一、扶技:“中国专家实实在在帮我们解决问题!”

作为养猪专家,谈起关于“猪”的那些事,张世洪如数家珍:“刚来这儿时,全国只有接近30万头猪,不足我们国内有些县的生猪出栏量。”提升生猪品质、提高养殖水平很快列入张世洪的工作日程。

“这里很多公猪不阉割,不利于品种、肉质和饲养效率提升。”张世洪介绍。改变当地固有饲养习惯,提升生猪养殖专业水平,规范技术流程,成为援助工作的切入口。在与津巴布韦畜牧业发展司和生猪生产局的紧密合作下,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标准化种猪场建设、地方猪种培育等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联系资金设备支持、设计标准化猪场、提供优质精液、示范技术……事无巨细,张世洪都一件一件放在心上。目前,已在津建立生猪人工授精示范场(户)16个,推广精液200份;建立生猪人工授精站一个;设计标准化种猪场一个;正在利用地方猪种MUKOTA培育新品种,已组建种猪核心群。

“中国技术”很快赢得了当地的信任和赞誉。一些养殖设备从中国运来,中方厂家无法上门安装,说明书又都是汉语,当地企业津方技术人员守着崭新的设备一筹莫展。“我们专家就去帮他们安装。刚开始津方企业还不太相信我们,确实也有点挑战性。但我们还是把设备装好运行了,他们很感动。”张世洪回忆道。信任就这样一点点建立起来,有的津方企业经理、技术人员抢着“拜师”:“中国专家技术好,耐心热情,实实在在帮我们解决问题!”

为了让中国技术惠及更多津巴布韦农民,张世洪带领专家组,与津方农业部教育培训司联合,一方面在8所农业大学、农学院开展大型联合巡回培训;另一方面下乡做现场技术指导,帮助当地农户提高生产力。畜禽、蔬菜、玉米麦棉生产,口蹄疫预防……农户需要什么,专家就带去什么;农户有什么疑问,专家就解答什么。目前已培训当地农民1000余名,发放技术资料1万余份。

二、献智:养猪专家变身“川味大厨”

“大家都来尝尝,正宗川味!新鲜出锅的猪肝、猪蹄、猪头肉!”看到学员们有点犹豫的眼神,张世洪继续热情地招呼大家,品尝自己亲手做的家乡美味。

辛苦烹饪许久,满身是汗的张世洪,可不仅仅是想让大家感受“舌尖上的中国文化”。“这是从农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培训!”张世洪向记者细细解释个中缘由,“和牛羊肉、鸡肉比,这里猪肉消费比重低些。猪内脏每公斤只卖2-3元人民币,价格很低,大大降低了生猪价值。”看着辛苦养出的猪被“贱卖”,张世洪有些心疼。如何提升生猪产业价值链?他敏锐地意识到,改变饮食习惯、普及消费是关键。

津巴布韦和中国的饮食文化差异较大,猪肉烹饪以烧烤为主,撒盐烤熟就上桌;而猪内脏鲜有人问津。张世洪经常跟身边的津巴布韦朋友念叨:“这些东西其实很美味,你们饿了,为什么不吃?”见自己的牢骚没人回应,张世洪干脆置办了一批锅碗瓢盆,油盐酱醋,亲自掌勺,当起了“大厨”:“不吃,是因为不会做,我就做给他们吃!”

征得津方生猪生产局同意后,张世洪办了几期培训班,专门讲猪内脏及附属物的加工烹饪,并邀请津巴布韦同行和学员共享美味。大家渐渐由开始的犹豫转为对中华美食的“赞不绝口”。

上一篇:金卫东:打破外企垄断 创中国饲料名牌

下一篇:全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导委员会人员名单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