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畜牧科技 > 良种繁育 > 文章

中国奶牛育种现状发展与未来

时间:2019-11-24    点击: 次    来源:DairymanCN    作者:张海亮、刘林 - 小 + 大

我国养牛挤奶的历史悠久,专用奶牛品种的培育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众所周知,荷斯坦牛是世界上产奶性能最好的奶牛品种,也是世界奶业发达国家的主要饲养品种,在我国,荷斯坦牛占我国奶牛养殖的85%以上。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有计划地开展杂交和横交,我国奶牛不断改良,1985年育成中国黑白花牛(后改名为中国荷斯坦牛)。

然而,对于生产性能优秀的荷斯坦牛,育种手段还能产生多大影响?

通过“种”进一步提高我国荷斯坦牛,乃至中国奶牛生产力的空间究竟有多大?

想要深入理解奶牛育种的“潜力”问题,我们可以从群体和个体两个层面着手。

一、我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的潜力巨大

目前,美国荷斯坦牛协会定期评选发布中等规模(500-2500头)的标杆牧场,每年4-6个,其中最优质的牧场胎次单产水平接近15吨,乳蛋白率和乳脂率均能保持在较好水平,体型外貌方面,绝大多数个体的体型总分都能达到85分以上,即优秀水平。

而目前,我国的成母牛平均单产为7-8吨,生产水平较高的牧场也只能达到11-12吨。

或许,人们会将上述的群体差异归因于饲料营养、牧场管理、疾病防控和气候环境等众多因素,但绝不能够忽视的,是“种”水平的差异。

事实上,中国许多优质牧场的单产也能够达到10吨以上,甚至冲刺15吨,全球各地优质牧场的生产性能数据足以证明,荷斯坦牛完全具备实现更高生产性能的遗传潜力。

二、同一群体内部的奶牛个体之间仍存在巨大差异

群体水平的对比无法剖分各因素的具体影响,而根据“同期同龄”原则进行个体层面的分析,则能更好地理解牛与牛之间在“种”水平上的差异。

这里有2个我国奶牛群的真实例子,可以进一步探讨牛群改良的“潜力”。

国内某牛场A,在采食相同饲料、接受相同管理的2、3胎母牛中,部分个体的胎次产量能够达到16-18吨,远高于该牧场的平均生产水平;

在宁夏某牧场B中,分析该场6760头荷斯坦牛每胎次的校正产奶量(胎次校正至1胎,泌乳天数校正至200天),该场中有75头牛能达到16.3吨以上、126头牛能达到14.4吨以上、306头牛能达到12.8吨以上,然而这些优秀个体仅占牛群规模的6.5%,个体差异巨大,牛群整齐度较差。

总而言之,通过了解群体层面和个体层面的差异,我们有理由相信:

我国奶牛生产力的遗传水平可以进一步提高,优质牛群产量可以达到 13 吨(头日产 45kg)甚至更高水平;

我国牛群内个体间的遗传水平差异较大,牛群整齐度差,群体遗传改良空间巨大;

必须长期坚持开展牛群遗传改良工作,以不断提高牛群生产力。

三、回顾我国奶牛育种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70年代,我国分别以北京、上海为核心区域,先后成立了北方、南方黑白花奶牛育种科研协作组,首次实现了跨省区联合育种,也就是说,我国开展有计划的奶牛群体遗传改良已有40余年的历史。

中国荷斯坦牛育成之后,中国奶业协会、农业部先后制定并发布《全国联合奶牛群改良方案(1996年)》、《中国荷斯坦奶牛群体遗传改良方案(2003年)》、《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2008—2020年)》。

上一篇:三元母猪留种需要注意的问题

下一篇:影响种鹅产蛋性能的五大主要因素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