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9-27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乳品人言 - 小 + 大
9月9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到2020年,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能力和带动能力得到巩固提升。这也是继7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通知》后国家部委的再次发声。国家政策信号显示,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家庭牧场的力量不应该被忽视。 过去几年,大企业和金融资本全面进入奶业,我国奶业规模化养殖快速走上了一条以千头牧场、万头牧场为主体的发展道路,目前我国的“万头牧场”存量在全球名列前茅。但与此同时,中国大批中小牧场因为环保压力、奶价波动等原因纷纷退出行业。从公布的数据看,国内奶牛存栏量,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都在下降。在未来奶业长跑之路上,加强体能储备,做到可持续发展,已迫在眉睫。 谁是奶牛养殖的主体?是奶农,这是全球奶业上百年发展的共同规律。 日本在推进奶业规模化养殖过程中,紧紧依托家庭牧场。美国、加拿大、新西兰、荷兰等奶业发达国家的做法也是如此,都是以家庭牧场为主,泌乳牛平均存栏分别仅为172头、71头、378头和64头,其背后往往是百年传承。 对于我国而言,重视万头牧场的同时,不应忽视农户规模化养殖的优势。家庭牧场既具有家庭经营的监督成本低、决策及时、管理精心等优势,又能发挥规模经营效益,对于提高奶源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奶牛养殖效率都具有重要作用。在奶业发展的道路上,各种养殖模式不应厚此薄彼。奶农的去与留,可以在市场自由竞争中优胜劣汰,但不应由市场垄断地位或其他因素来被动淘汰。分散的中小型生产者或许是不完美的,但如果他们一旦被市场条件所善待,被政策所支持,其潜力不可估量。 1、散户退出太快,是损失亦是风险 养牛卖奶是奶农增收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规模化的过程中,很多奶农无力面对牧场改造的巨额投资,只能望而却步,失去了生计手段。一个100头的小型牧场,背后往往是奶农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奋斗,一旦退出便是无法回头的彻底离去,这对泱泱大国的奶业而言,何尝不是巨大损失。 同时,大量散户以及小型养殖场被逐渐淘汰,导致农户家庭规模奶牛养殖占比明显偏低,成为整个奶业产业链条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中小规模牧场如同缓解供需紧张关系的缓冲带,而其大量退出可能会导致这种功能的丧失。2018年,随着环保风暴的席卷,很多中小牧场关闭,且环保趋严下牧场扩容难度增加,产能收缩形势仍在持续。中小型牧场的缺失将会让中国奶业面临波动性的风险。 2、各类规模牧场应多样化发展 我们常说,发展大型牧场是要提高生产效率,扩大供应,降低生产成本,保证质量与安全,但这不是让中小牧场及散户边缘化的理由。随着农业配套设施、宏观产业政策等条件的实现,在一定的时间下,中小牧场的产奶量和品质都会提高。事实上,我国土地资源稀缺,人均耕地面积小,在促进奶业规模化养殖过程中,以规模牧场、中小规模牧场、散户等多样化发展,才能真正优化本土奶源的生存空间。目前政策支持家庭牧场发展,这无论对农业、奶业、对农民都是不可或缺的。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