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12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杂志 作者:李胜利等 - 小 + 大
● 蛋白质与氨基酸营养 蛋白质营养主要围绕乳腺基因表达展开。乳腺细胞在脂多糖(LPS)刺激下,细胞内炎症因子基因表达升高,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而添加苜蓿素能够抑制乳腺细胞内炎症因子基因表达;无LPS 刺激下,添加苜蓿素能够提高乳腺细胞活性并促进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Lys(赖氨酸)浓度为1.0~2.0 mmol/L 时,有助于对促进乳腺上皮细胞(BMECs)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 脂肪营养 脂肪对于奶牛胃肠道发育、提升饲料消化率等方面有促进作用。含高浓度棕榈酸和油酸的棕榈油脂肪粉完全替代全部乳脂,会减缓哺乳期犊牛胃肠道发育。补充棕榈酸可增加NDF 消化率、乳脂肪含量和产量以及饲料利用率。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外源添加长链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后均能够显著抑制脂肪酸的从头合成基因的表达。 ● 奶牛营养与环境 国内学者对于氮和甲烷减排做了很多探索。饲粮中添加牛至油和过瘤胃保护性赖氨酸(RPLys)可以降低奶牛氮排泄。饲粮中添加葡萄原花青素、茶皂素、壳聚糖、植物酚类和芸苔属等植物提取物可通过改变瘤胃发酵模式和微生物区系,降低奶牛甲烷排放。 ● 后备牛饲养 新生犊牛主要围绕促生长方面开展研究。郝丽媛等研究发现补充蛋氨酸锌可以有效促进犊牛生长,降低腹泻率;而补充氧化锌则有助于提高犊牛的免疫功能。张卫兵等研究发现饲粮中添加白藜芦醇和血根碱分别提高了犊牛180日龄体重和体高,均具有改善犊牛血清抗氧化指标的效果。任春燕等研究发现15~112 龄犊牛开食料中NDF水平为19.91% 时,有助于提高犊牛的体增重和屠宰性能,促进内脏器官及胃肠道的发育。 4.3 奶牛常见病防控研究进展 ● 传染性疾病 在传染病检测方面,袁颖娴等发现基于结核菌素与特异性抗体CFP10/ESAT6 的牛γ - 干扰素(IFN-γ )释放反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准确度与特异性,是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在传染病防控方面,自《国家布病防治计划》实施以来,各省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2018 年多地对布病防控效果进行评估工作。 李乙江等发现,FMD 灭活病毒配合枯草芽胞杆菌,通过喷鼻气雾免疫牛可以激活良好的FMD 特异性牛呼吸道黏膜免疫应答及系统免疫应答。王丹阳等证实诃子、矮紫堇、甘青乌头3 种藏药在体外具有抗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作用效果,矮紫堇直接杀灭效果最佳,且优于利巴韦林。 ● 常见普通病 在乳房炎检测方面,葛影影等研究发现,奶牛血清免疫指标、生化指标与乳房炎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特别是白细胞介素1β(IL-1β )、白细胞介素-8(IL-8)、白蛋白(Alb)水平及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活性的显著变化与乳房炎的感染和发生关系密切。在乳房炎防控方面,李世宏等研究发现,双氯芬酸钠是第二代强效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解热和抗风湿等疗效,在欧盟已被批准用于猪和牛;试验表明,奶牛使用氯芬酸钠注射液,用法用量为每天1 次,连续给药3 d,推荐弃奶期为6 d,可降低机体病菌耐药性和减少抗生素残留,临床治愈率和有效率为65% 和80%。在酮病防控方面,刘汉根等发现,高产奶牛围产期TMR 日粮中补充过瘤胃保护复合B 族维生素100 g/ 牛·d 对干物质采食量、酮病发生率、淘汰率和产奶量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奶牛场经济效益。 4.4 牛奶质量监控和乳制品加工技术进展 ● 牛奶及奶制品药物残留检测技术 在液态奶安全检测方面,学者建立了准确率高、重现性好的检测新方法。赵超敏等利用HPLC 测定液态奶中牛磺酸含量和壬基酚残留量,朱华东等利用解旋酶恒温基因扩增方法快速检测酸乳中的醋化醋杆菌。在干乳制品营养成分及安全性检测方面,陈秀明等利用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同时检测婴幼儿配方粉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水分、灰分及能量等主要成分的营养水平;王浩等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配方粉全氟辛酸、全氟辛烷磺酸等成分的残留量。 ● 液态奶及干乳制品加工技术 功能性酸奶和复合酸奶的加工成为2018 年度研究重点,百香果胡萝卜复合型酸奶、苦荞雪莲果酸奶、银耳多糖低脂酸奶、太白贝母粗多糖酸奶等产品陆续被开发出来,丰富了酸奶市场。干酪加工技术和品质改良方面是国内干酪领域的研究热点。李博等利用超高压处理增加低脂半硬质干酪中水分,降低干酪硬度,增加酯类风味物质含量。马春丽等用KCl 部分替代NaCl 制作低盐切达干酪加工,提高了干酪的风味并改善了品质。 致谢:本报告得到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各岗位科学家特别是研究室主任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