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04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杂志 作者:李胜利等 - 小 + 大
3、加快我国奶业转型发展的建议 3.1 完善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和提升奶牛养殖利益 改变奶业产业链的不合理利益分配格局是巩固我国奶业产业基础、实现奶业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和挑战。为此,要加快完善奶业产业组织模式与利益联结机制,建立有利于保障养殖环节利益和产业发展的原料奶价格形成机制。首先,通过加强奶农相关组织建设,减少无序竞争、过度竞争对市场波动的放大作用,通过建立集体谈判制度提升养殖环节议价能力,分享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增值收益。其次,继续引导产业链并购,2018 年九部委出台政策文件《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提出促进养殖加工融合发展。2018 年奶源阶段性紧缺和供需矛盾已经倒逼超大型乳企对大型养殖集团的并购,扩大乳企可控奶源比例,但仍需做更多的创新和尝试推动中小牛场的产业链一体化进程。 3.2 以稳定经营权为核心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解决奶牛养殖用地需求 促进土地向规模牛场长期稳定流转, 一有利于促进奶牛养殖的长期性投资和技术进步,二有利于种养一体化生产模式的建立。为此,首先要在三权分置框架下继续深化农村承包地制度改革,明细三权的权益内涵和权利边界。其次,要按照稳定经营的要求完善配套制度改革。具体来说,要加强对租金的制度性约束,限制租金的过快、过度上涨;要加强对租期的管制,通过补贴等手段加强对长期流转的支持;要加强对承租期内经营权人的保护,限制承包权人擅自收回经营权。再次,加强对以种养一体化生产模式为方向的土地流转的鼓励和引导,通过补贴等方式鼓励发展青粗饲料种植,继续加强“振兴奶业苜蓿行动”和“粮改饲”等政策的力度。最后,将资源环境监管与生产方式转变结合,增加粪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政策支持,重点是通过发展种养一体化生产模式促进粪肥的资源化利用,将粪肥从需要处理的污染物变为生产要素投入。 3.3 建设奶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工匠型人才培训 随着我国奶牛养殖的硬件和装备升级的逐渐完成,提升养殖环节的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贡献率以及服务组织和劳动者素质越来越成为限制性因素。对此,建议加强奶牛养殖业中间组织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解决规模牛场的服务和技术需求;以政府购买、校企合作等模式,创新和深化培训模式,推行工匠型、细分领域的技术人才培训,提升从业骨干的素质和技能;此外,要推进规模牛场员工生活福利的标准化,解决“要养牛、先养人”的难题,提高养殖环节对从业人员的吸引力。 |
上一篇:2019年中国奶业经济形势展望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