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05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动物检疫 作者:王彬,路平 - 小 + 大
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一直伴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有序推进,在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文件要求,建立健全了以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兽医技术支持体系、基层动物防疫机构为核心的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后,加强兽医社会化服务成为继续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头戏。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的改革要求,2017 年,原农业部印发了《关于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2018 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 2018 年兽医社会化服务推进工作的通知》,对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提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方向和措施要求,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正在加速推进。 1 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面临的机遇与困境 我国兽医社会化服务的发展经过了几年的摸索,部分社会化服务机构在整体建设上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在强制免疫等领域上社会化服务机构的运作模式也基本成型,但总体上其内容还较为单薄,发展也较为缓慢,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策支持、法规制度及认知态度等。经研究分析,当前发展兽医社会化服务正当时,无论是政策导向、产业需求、发展环境,还是社会化服务机构成长的基础和累积的经验上,都支持兽医社会化服务的加速发展和成效获得。 1.1 发展的机遇 1.1.1 顶层设计之势 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新型兽医管理制度是顶层设计。随着兽医管理制度体系的逐步建立健全和改革进一步深化,特别“放管服”改革的大背景下,社会兽医服务力量快速发展,加以政策推动,必有燎原之势。农业农村部借势助推,实施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顶层设计,有着极强的时代背景和政策依托。顶层设计之势必将推动兽医社会化服务实现高质量、高速度的发展。 1.1.2 深化改革之势 兽医社会化服务是随着兽医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而发展起来的,于 21 世纪初,在“稳定公益性,放活经营性”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的背景下,动物诊疗、兽医药品经营等最早实现社会化服务,2014 年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并实现市场化运行等一样,都是深化改革的产物。尤其是各地积极探索成立兽医专业化服务团队,承接政府强制免疫、免疫抗体检测等职能转移,在江苏、福建等省份都有成功案例。 1.1.3 产业转型之势 畜牧业转型升级始终都是进行时,生产上绿色发展,组织上集约发展,产品上安全发展,始终是转型升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分析产业转型与兽医社会化服务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产业转型为兽医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发展兽医社会化服务又会对产业转型升级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发展兽医社会力量,激活兽医技术创新动力,培育更专业、更灵活的兽医社会化服务机构,助推畜牧业转型升级并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2 面临的困境 1.2.1 制度有约束 兽医社会化服务内容,很多都要涉及政府的公益性职能,如动物疫病监测检测、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检验等,因此,现有的政府部门的职能定位和管理制度对兽医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有所制约。 1.2.2 政策不具体 各地出台的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政策意见原则性强,具体的措施少,缺乏可操作性。在如何培植社会力量发展、如何营造发展环境、如何承接业务转移、如何规范管理、如何提升软实力等方面,缺少明确而具体的政策引导和推进措施。 1.2.3 推进无抓手 工作缺少着力点是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以 2018 年农业部 2 号公告为例,虽然公告要求畜禽养殖场(户)出售或者运输畜禽前,应当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提交相关动物疫病检测报告等,也明确了动物疫病检测报告应当由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通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的实验室或通过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的实验室出具。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少进一步细化的管理措施和联动机制,社会力量仍然很难参与到动物疫病的检测中来。 2 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的着力点 从当前兽医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基础来看,综合社会机构的现状和具备的条件等因素分析,兽医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2.1 强制免疫 《动物防疫法》明确规定,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履行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义务,因此动物免疫不属于公益性职能。当前,国家对强制免疫实行免疫注射费劳务补贴政策,可以通过调整优化补贴资金的使用方向,率先实现强制免疫的社会化服务。同时,在动物强制免疫领域实现社会化服务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和试点经验。国家应总结各地的经验做法,构建强制免疫社会化服务管理规范,满足和解决强制免疫、日常防疫等兽医服务需求,多渠道、多形式推动解决“谁来打针”的问题。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