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8-06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杂志 作者:王杏龙 - 小 + 大
摘要:本试验用德国长白与德国汉普夏杂种母猪进行诱导分娩试验。试验选取87 头青年母猪和 207 头经产母猪,妊娠至113 d 随机分成 3 组:第 1 组为 D-氯前列烯醇组 ,每头母猪肌注 75μg D-氯前列烯醇;第 2 组为氯前列烯醇组 ,每头母猪肌注 175μg 氯前列烯醇;第 3 组为对照组 ,每头母猪肌注 2 mL 生理盐水。结果 D-氯前列烯醇和氯前列烯醇组处理至分娩开始的间隔明显短于对照组( P < 0. 01) 。氯前列烯醇组的处理至分娩的间隔比 D-氯前列烯醇组短约2 h ,但差异不显著( P > 0. 05) 。对照组的产程明显比诱导分娩组的长 ( P < 0. 05) 。D-氯前列烯醇和氯前列烯醇组的死胎率比对照组低(分别为 4. 0 % ,4. 7 %和 5. 5 %) ,但差异不显著( P > 0. 05) 。结果表明 : D-氯前列烯醇和氯前列烯醇一样,能用来诱导母猪同期分娩 ,并能缩短母猪产程 ,降低死胎率。诱导分娩对仔猪的成活率没有影响。 氯前列烯醇(cloprostenol), 又称情配素(estrumate) ,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素类似物 ,它比天然前列腺素具有作用时间长、生物活性高、副作用小等优点。因此 ,在畜牧生产和兽医临床应用中 ,氯前列烯醇被广泛应用于诱导家畜同期发情、同期分娩及卵巢和子宫疾病的治疗等方面 。 氯前列烯醇由一个环戊烷和两个脂肪酸侧链组成 ,其光学活性右旋和左旋脂肪酸链比例为 1 ∶1 。近来研究表明 ,氯前列烯醇的右旋部分具有溶黄作用 , 左旋部分对溶黄不起作用 ,甚至对右旋部分的溶黄有抑制作用 。D-氯前列烯醇( D-cloprostenol) 仅保留了氯前列烯醇的右旋部分。本试验拟观察D-氯前列烯醇诱导母猪同期分娩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 1试验动物和处理方法 在萨克森的 Schmiedefeld 种猪场 ,选择健康、体况良好,至妊娠 113 d 尚未分娩的长白猪与汉普夏猪的杂种青年母猪 87 头和经产母猪 207 头(2~4 胎) 。将青年母猪和经产母猪随机分为 3 组。第 1 组每头猪右侧耳后肌注 1 mLD-氯前列烯醇(75μg D-cloprostenol lntervet) ;第 2 组每头猪右侧耳后肌注 2 mL 氯前列烯醇(175μg clo2 prostenol R○, animedika) ; 第 3 组每头猪右侧耳后肌注 2 mL生理盐水(Serumwerk Bernburg) 作为对照。试验猪只均在产房内单栏饲养。 1. 2 记录项目和数据分析 详细记录诱导分娩处理至分娩的间隔、产程、胎衣排出的时间、母猪窝产仔数、死胎数、初生重以及仔只猪早期死亡数等参数 , 并对相应参数用卡平方或多项 t 检验法 ,分析各组间各项数据差异的显著性。 2 结果与讨论 诱导分娩处理后至分娩开始的时间间隔见表 1 。D-氯前列烯醇处理后青年母猪和经产母猪开始分娩的时间均比氯前列烯醇组推迟约 2 h ,但经检验差异不显著( P > 0. 05) 。对照组(生理盐水) 分娩时间明显迟于 D-氯前列烯醇和氯前列烯醇组( P < 0. 01) 。说明 D-氯前列烯醇和氯前列烯醇均能诱导母猪分娩 ,避免自然分娩中的迟产现象。
前列腺素类似物处理后约 80 %的青年母猪和90 %以上的经产母猪在 30 h 内开始分娩 ,而对照组仅约 60 %的青年母猪和经产母猪处理后在 30 h 内分娩。说明经前列腺素类似物处理后母猪的分娩时间比较集中 ,便于集约化生产管理 ,降低管理成本 , 提高生产效率。母猪同期分娩便于仔猪进行交叉寄养 ,提高仔猪成活率 ,便于母猪集中断奶 ,实行全进全出 ,统一进入下一个繁殖周期 ,可有效地提高繁殖率 ,并有利于集约化猪场实行严格的卫生防疫措施。 60 %左右的母猪分娩时间分布在 6∶30~18∶30 。前列腺素类似物处理的母猪分娩时间主要集中在6∶30~12∶30 ,而对照组在 12∶30~18∶30 ,尤其相对集中在 15∶30~18∶30 。母猪自然分娩相对集中该段时间可能与猪舍日常工作至 15∶30 已基本结束 ,此时猪舍相对安静有关。 |
上一篇:规模化猪场定时输精对生产的影响
下一篇:浅谈母猪的孕体发育与营养调控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