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牛羊业篇 > 文章

刘长全:我国奶业发展面临问题挑战和全面振兴的建议

时间:2018-06-13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作者:刘长全 - 小 + 大

近年来,我国奶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奶业发展的支持条件、政策环境也趋于完善。2000年至2016年,我国牛奶总产量增长335.3%,100头以上规模养殖的比例提高40.4个百分点,规模牧场原料奶质量已达到欧美标准。但是,我国奶业发展仍面临系列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竞争力不足,乳品进口持续快速增加。国内外奶业生产成本差距大,进口乳品到岸价格大幅低于国内生产成本。截至2017年9月,国内原料奶生产成本仍高16.7%。在此情况下,国内新增乳品消费需求主要依靠进口来满足。2017年1月至11月,乳品进口总量同比增长11.7%。

其次是消费者对国产乳品缺乏信心。受三聚氰胺等乳品质量安全事件影响,消费者对国产乳品依然缺乏信心。这是乳品进口大幅增长的另一重要原因,对具有刚性需求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影响尤其突出。

第三是终端市场价格过高。我国乳品消费在区域间、城乡间很不均衡,过高的终端市场价格成为乳品消费群体扩张和消费水平提高的重要障碍,乳品供求陷入低水平均衡。如果液态奶均价按12.5元/公斤计,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折合36公斤液态奶的乳品,人均乳品支出就要达到450元,约占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支出的14%,相当于城镇居民食品消费中乳品支出占比的3倍。乳品支出占比的大幅增加必将挤出其他食物的消费,对农民及城市低收入群体来说,这是很难实现的。

第四是养殖环节在产业链中处弱势地位,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加工企业在原料奶收购中掌握绝对话语权,养殖户通常被控制在生存或微利状态,市场波动的风险和损失主要由养殖户承担。2017年年末与年初比,原料奶价格下降0.8%,鲜奶价格增长1.6%。养殖环节的弱势地位制约了养殖基础的巩固和发展,不能为全面振兴奶业提供支撑。

对此,笔者提出几点加快奶业全面振兴的建议:

第一,稳步推进以家庭牧场为主的奶业适度规模养殖。发展以家庭牧场为基础的适度规模养殖是奶业发达国家通行的生产模式,既有利于效率提升,也可以避免管理成本、资金成本、土地成本、粪污处理成本等大幅上升导致的规模不经济。这就要求改变当前扶持政策对大规模牧场的偏向,以家庭牧场为重点完善奶业补贴政策,促进家庭牧场改扩建和设施设备改造升级,并加大对新一代职业奶农的培育和扶持。

第二,以保障奶农利益为导向加快完善奶业产业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加强奶农组织建设,减少无序竞争、过度竞争对市场波动的放大作用,让奶农更多分享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增值收益;对原料奶施行按质论价的差别定价,引导和鼓励奶牛养殖户提升原料奶品质;加快建立原料奶质量第三方检测制度,保障养殖户平等交易权利。

第三,多措并举提振消费者信心。加快构建事前预防与事后监测并重、覆盖全产业链的乳品质量管理体系。继续完善奶业相关质量标准,明确养殖、挤奶、储存、运输、加工、流通等关键环节的技术规范、质量标准、质量监管主体和监管职责;以第三方检测制度、信息披露和可追溯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乳品质量管理的权威性、透明度;严格规范和监管复原乳品的标识,严格防范复原奶流向巴氏奶生产;规范乳品市场竞争行为及广告宣传,降低不合理终端市场价格。

第四,继续推进粮改饲,加快发展种养一体化生产模式。近年来,粮改饲试点为奶业发展提供了支撑。但是,作为青贮销售的玉米还主要是普通籽粒品种玉米,青贮专用品种应用明显不足,粮改饲的技术优势和潜力都未得到充分发挥。青贮专用品种应用不足的重要原因是种养分离生产模式下的交易风险。种植青贮专用品种玉米不能转籽粒销售且收获期短,到收获期如果不能及时销售农户的损失很大,遇到市场不景气或者收购青贮玉米的企业压价、拒收时,农户议价能力很弱。通过种养一体化消除市场交易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将有利于粮改饲继续推进和青贮专用品种的应用。

上一篇:江苏省肉羊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青海牛平台”助推科学养殖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