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5-18 点击: 次 来源:广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作者:陈裕华等 - 小 + 大
2003 年 12 月暴发的 H5N1 禽流感疫情和 2013年发生的人 H7N9 流感事件,给全球养禽业和公共卫生带来极大影响。2017 年出现的对鸡具有高致病性的 H7N9 流感变异株,引起了养禽业的极大关注。2017 年 7 月 7 日,我国统一采用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二价灭活疫苗(H5N1 Re-8 株 +H7N9Re-1 株)对家禽实施免疫。研究发现,活禽市场作为流感病毒的一个重要储存库,不同种属、不同产地的禽类集中在一起,为流感病毒基因重组和跨种传播提供了良好条件。因此,活禽交易市场被认为是人感染 H5N1、H7N9 等流感病毒的高风险区域。为降低人感染流感风险,广东省于 2014年要求活禽交易市场须实行“一日一清洁消毒、一周一大扫除、一月一休市、过夜零存栏”制度,即“1110”制度。该制度的实施有效降低了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但其依旧处于较高水平。本研究在活禽批发市场正常执行“1110”制度前提下,通过分析所采活禽样品的流感病原分布,探究活禽批发市场活禽感染流感病毒的可能风险因素,以期为政府调整流感防控政策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时间和对象 2017 年 4 月,选择广州市黄埔区家禽批发市场(A)和花都区家禽批发市场(B)为调查对象。 1.2 抽样策略与样本量计算 1.2.1 群体水平 用 Win Epi 软件,设预期场间流行率为 40%,置信水平为 90%,可接受误差为10%,计算至少需采集的运输车辆和活禽经营档口数量。 1.2.2 个体水平 用发现疫病的抽样策略抽取个体。假设群大小 3 000 只,置信水平 95%,试验敏感性 90%、特异性 99%,场内预期流行率 20%,得出每部运输车辆和每个活禽经营档口各抽取 15只活禽样品。对所有样品标明样品种类(如鸡、鸭、鹅等)并进行唯一性编号。 1.3 采样时间 每个家禽批发市场采集 2 次:第 1 次采集运输车辆中的活禽样品,并记录活禽去向的档口编号;第 2 次采集 24 h 后已记录档口的活禽样品。 1.4 问卷调查 问卷设计尽可能考虑到与流感传播有关的所有风险因素,包括市场外周环境卫生状况、运输车辆和档口消毒频次、活禽种类、活禽来源地、活禽在途运输时长等 13 个风险因素。进场前对活禽运输车辆司机,进场后对活禽经营档口工作人员进行问询调查,并辅以《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等资料佐证。所有问卷均由调查人员填写。 1.5 样品采集和保存 严格按照《动物疫病实验室检验采样方法》(NY/T 541—2016)的要求采集并保存样品,送广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 1.6 实验室检测 采用通用型流感病毒荧光 RT-PCR 方法。 1.7 风险因素分析 用 Epi InfoTM7 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保留P<0.05 的风险因素,用 IBM SPSS 22 统计软件进行 Spearman 相关性分析,结合生物学知识剔除相关系数大于 0.4 的因素;用 Epi InfoTM7 对保留的风险因子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模型;用 IBM SPSS 22 做 Hosmer-Lemeshow 检验和 ROC 曲线评估模型拟合优度。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在 A 批发市场随机采集 15 部车辆和 30 个活禽经营档口的样品(每天约有 20 部运输活禽车辆进入,共有 55 个活禽经营档口);在 B 批发市场随机采集 7 部车辆和 14 个活禽经营档口的样品(每天约有 7 部运输活禽车辆进入,共有 18 个活禽经营档口)。共采集活禽样品 990 份。其中,运输车辆活禽样品 330 份,经营档口活禽样品 660 份;A批发市场 675 份,B 批发市场 315 份。检出通用型流感病毒阳性 435 份,样品阳性率为 43.94%。 2.2 不同市场对比 A、B 两个批发市场活禽样品流感病毒阳性率分别为 51.85% 和 26.98%,具有统计学差异(χ2=52.91,P < 0.05)。 2.3 进场前后对比 进场前后的样品流感病毒阳性率分别为24.24% 和 53.79%,具有统计学差异(χ2=77.96,P< 0.001)。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