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5-17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 - 小 + 大
(一)农村产业融合主体不断涌现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把培育融合主体作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培育发展了一大批基础作用大、引领示范好、服务能力强、利益联结紧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融合主体。目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主体已实现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升、从单纯生产到综合带动、从收益独占到利润共享的转变,展现出较强的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进入到成长成型的蓬勃发展期。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类新主体超过300万家,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500万人,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22.7万家,已服务3600多万农户,托管面积2.32亿亩。 (二)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大幅增加 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各地区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领域,成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打造绿色品牌、推进“三品一标”建设的“催化剂”。特别是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线上特产馆、品牌店、专销区加快建设、持续扩张,推动了国家食品安全战略的落地。一年来,借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各地特别是主产区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规模化持续发展。农业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标准化、清洁化生产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截至2017年9月,全国累计完成农产品商标注册279.5万件,注册地理标志商标3734件。截至2017年10月底,贵州省已获得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2663个、产地6355个、面积3246万亩;有机农产品1117个、面积144万亩;农产品地理标志48个;“三品一标”面积3474万亩,占全部耕地的50.1%;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8个。江西省通过开展绿色生态农业行动、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效应大提升工程,已获得了3657个“三品一标”产品、590个绿色食品、1024个有机产品、7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 (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提档升级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各地涌现出多类型多样化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式,突出了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导向;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了农业生产、加工、物流、仓储、营销链式发展;引导了更多的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集中,推动了产城融合发展。特别是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教育、康养等深度融合形成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呈现出主体多元化、业态多样化、设施现代化、服务规范化和发展集聚化态势。各地相继打造出一批集自然、风情、历史、人文等于一体的“可游、可养、可居、可业”的乡村景观综合体和田园实践馆,推出了休闲农业示范县、美丽休闲乡村和经典旅游线等地方知名品牌,配套水、电、路、气、网等设施和卫生、消防、安全等条件大幅改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2017年预计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收入超过6200亿元,年接待游客22亿人次。同时,农村电子商务势头勃发,迅速覆盖广大的县、乡、村,显现出较高的业态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2017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2448.8亿元,同比增长39.1%;农村网店达到985.6万家,同比增长20.7%,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800万人。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已经成为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和新动能的重要来源。 (四)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 随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经营主体同农民形成了订单生产、股份合作、产销联动、利润返还等多种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出了“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固定租金+企业就业+农民养老金”、“土地租金+务工工资+返利分红”等多种收益分配形式。与原有的利益联结机制相比,利益联结关系出现了新的提升,农民同经营主体构建起了产业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实现了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的跃升。一些省区的贫困地区利益联结中的价值链分配重心,开始向上游农户倾斜,向极度贫困农民倾斜,探索出了“股权量化、按股分红、收益保底”和“扶贫资金变股金”的资产收益分配形式,社会资本在贫困地区资源开发中,最大限度让利给贫困户,实现了一次投资、长期受益、稳定增收、扶贫脱贫的效果。江苏省698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1200万户,95%以上与农民利益联结紧密。湖北省金秋农业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每年每亩800元流转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每年每亩3000元劳务工资返聘农民,流转土地在核算成本后红利五五分配,每年4000元以上,农民每年亩均保底收入达到7800元。 (五)农民增收与就业渠道日益多元 通过模式创新、链条延伸、主体参与、要素激发、业态打造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农民增收从相对狭窄的农业领域向更为宽广的二三产业领域持续拓展,从农业生产单环节向全产业链持续拓展,从农业内部向农业外部持续拓展,“获农金、收租金、挣薪金、分股金”的农民跨界增收、跨域获利的格局基本形成。据统计,2016年山东省参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户户均增收2680元,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40%。新疆自治区昭苏县,通过实施特色马产业融合发展,农牧民人均马产业收入1920元,人均来自马产业增收对畜牧业增收贡献率达到36.4%,对农牧民人均新增收入的贡献率达到了19.8%。不断拓展的农牧结合、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网购电商、乡村养生养老等领域,成为农民就业创业的巨大平台和重要载体,大批闲赋农民、返乡人员、退伍转业军人甚至农村残疾人员等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实现了就业创业。2017年,全国返乡创业人员超过740万,其中返乡农民工占72.5%;全国从事休闲农业的人员达到900万,带动了700万户农民从中受益。返乡下乡创业人员中82%以上创办的都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类项目,广泛涵盖特色种养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产业。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