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5-14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误区一,不发疫病不消毒 消毒的主要目的是杀灭传染源的病原体。传染病的发生的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在家禽养殖中,有时没有看到疫病发生,但外界环境已存在传染源,传染源会排出病原体。如果此时没有采取严密的消毒措施,病原体就会通过空气、饲料、饮水等传播途径,入侵易感家禽,引起疫病发生。如果此时仍没有及时采取严密有效的消毒措施来净化环境,环境中的病原体越积越多,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疫病蔓延流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家禽消毒一定要及时有效。具体要注意以下三个环节:栏舍内消毒、舍外环境消毒和饮水消毒。家禽消毒每周不少于3次,环境消毒每周1次,饮水始终要进行消毒并保证清洁。 误区二,消毒后就不会发生传染病 这是错误的想法。这是由于虽然经过消毒,但并不一定就能收到彻底杀灭病原体的效果,这和选用的消毒剂及消毒方式等因素相关。有许多消毒方法存在着消毒盲区,况且许多病原体都可以通过空气、飞禽、老鼠等多种传播媒介进行传播,即使采取严密的消毒措施,也很难全部切断传播途径。因此,家禽养殖除了进行严密的消毒外,还要结合养殖情况及疫病发生和流行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免疫接种,以确保家禽安全。 误区三, 消毒时温度越高越好 一般消毒剂在消毒时环境的温度越高消毒能力越强。所以,大多数养殖场喜欢选择中午消毒。但有些消毒剂在温度高的情况下消毒能力反而减弱,如氯制剂中的二氯海茵、碘制剂中的保洁碘等产品,在高温条件下有效成分会发生分解,消毒力下降,像此类消毒剂消毒环境要求高。 误区四,消毒剂气味越浓效果越好 消毒剂效果的好坏,不简单地取决于气味。有许多好的消毒剂,根本没有什么气味,但其消毒效果却特别好。因此,选择和使用消毒剂不要看气味浓淡,而要看其消毒效果,是否存在消毒盲区。 误区五,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类消毒剂 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种类的消毒剂,会使细菌、病毒等产生耐药性,给以后杀灭细菌、病毒增加难度。因此,家禽养殖户最好是将几种不同类型、种类的消毒剂交替使用,以提高消毒效果。 误区六,注射疫苗后就不用消毒预防了 虽然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手段,但是如果一场大范围的流感出现,人们可能至少需要6个月时间,才能制造并大量生产有效的疫苗。用鸡胚制疫苗是一项历史悠久而可靠的技术,但是有些类型的流感病毒太凶猛了,有可能完全杀死用来培养它们的鸡胚,这样就无法生产疫苗。即便这种情况不会出现,收集成千上万作为原料的鸡蛋,也是一个大问题,而且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蛋白质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结构多变,也使得已有疫苗的预防效果并不能100%的可靠,所以在接种疫苗防治的同时,也要严格进行消毒预防工作。 |
上一篇:兽药使用的四个误区
下一篇:远离误区 科学认识狂犬病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