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1-12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兽医协会 作者:董保豫 - 小 + 大
6、加强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立法和宣传培训。2007年,州人大常委会将《黔南州畜禽防疫条例》列入立法计划,这是省内第一个地区级开展动物防疫立法工作,通过《条例》的起草、调研和讨论,《条例》于2010年10月1日,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州人大常委会颁布施行。印制《黔南州畜禽防疫条例》单行本2000余份、宣传单10000余份、音像资料若干,通过广播、电视、会议、培训、标语等形式进行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提高社会各界对动物防疫工作的认知、理解和支持度。 7、强化督促检查工作机制,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近年来,一是技干包片,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和责任;二是增加专项检查的次数,每年都组织30人(次),对十二个县(市)进行春秋防工作前、中、后期的三次检查和考核;三是改变检查方式,不光听取汇报、查阅文件资料,还要现场抽查、走访群众、随机采集动物血清;四是严格执行问责制,采取口头、书面和通报的方式,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五是以监测随机采集的动物血清的抗体水平来考核各县(市)的动物免疫密度。通过督促检查,各县(市)动物防疫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 8、抓科研推广项目,促进全面发展。于2006年-2008年组织实施全州村级兽医室建设工作,项目建成后实施四年,共推广免疫猪1411.22万头、牛294.11万头、羊74.01万头、禽4870.67万羽,项目实现总经济效益1.33亿元,2011年项目获得省农业丰收一等奖;于2007年-2008年组织实施黔南州动物疫病普查工作,项目完成后,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驱虫)程序和方法,并对免疫效果进行监测,利用普查成果推广实施三年实现经济效益1.47亿元,2012年项目获得省农业丰收一等奖;主持实施州科技项目《黔南州规模养殖山羊寄生虫调查与防制技术研究》,项目于2014年4月通过验收,该项目在省内首次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虫种鉴定和基因测序同源性比较,发现四种省内、三种州内新记录虫种,通过驱虫药物筛选试验并推广应用,于2015年获州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至2015年利用项目成果实施《黔南州山羊寄生虫病综合防控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项目,推广驱虫山羊158.62万只,创造总经济效益2.2506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10.15,为黔南州山地生态畜牧业做出重要贡献;项目通过省级验收鉴定,属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主持实施和大型规模养猪企业开展科研技术合作的《猪瘟、猪口蹄疫、猪伪狂犬病净化综合集成技术研究》项目,为全面实现国家、省动物疫病防控中长期规划(十二五)打下坚实基础;主持实施《猪瘟、猪口蹄疫、猪高致病性蓝耳病不同免疫组合效果观察》、《猪瘟、猪口蹄疫、猪高致病性蓝耳病三种疫苗同时免疫效果观察》、《蛋鸡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程序试验》等科研课题,为基层一线开展基础免疫工作,摸索出一套既省时、省力,又节约经费的免疫程序和方法,为企业和群众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2016年组织制定《荔波瑶山鸡》、《荔波瑶山鸡综合标准体系》、《荔波瑶山鸡饲养管理技术规范》、《荔波瑶山鸡疾病预防与控制规范》和《黔南州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规程》等五个州级地方标准,为产业的标准化发展和疫病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称。同时还利用各种形式,对专业技术干部和养殖场(户)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通过在他的带领下,全州有60余人晋升中、高级兽医师,起到行业带头人的作用。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6篇,其中8篇论文刊载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