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04 点击: 次 来源:武汉民族科技饲料有限公司 作者:伍志敏 - 小 + 大
还有三十多天,就要告别对蛋鸡行业而言几多欢喜几多愁的“鸡年”了。余下的一个多月时间,鸡蛋行情已似乎没有什么悬念可言,在欢歌笑语中画一个句号应该不成问题。 但回味2017年的跌宕起伏的蛋价行情,不免让很多人心有余悸!由此,也不得不让人对“如何才能在行业中生存、发展”这一命题进行思考。“成本领先、品质可靠、环境友好、价值提升”这十六字也算是本人对这一问题思考的小结吧。 “成本领先”源于两个方面。 首先是以饲料、力资为代表的直接生产成本的控制。饲料作为蛋鸡生产的最大成本要素,一定要回归生产资料的本质属性,科学地转化、使用营养和饲料学科的技术成果,以“投入产出比”作为主要评判标准,不宜简单地以价格或质量作为投入的依据。 其次是获取更优的生产成绩。这是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管理问题。 管理是技术落地、目标达成的保障。生产一线的很多状况,并不一定是我们的技术不够造成的;大多数是管理不到位,尤其是细节工作执行不到位而酿成大错的。 在蛋鸡养殖设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养殖规模和密度越来越大的趋势下,管理工作尤其是现场的细节管理尤为重要! “品质可靠”主要是针对食品安全问题而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费者的需求可能会由“能吃到鸡蛋”向“吃到优质鸡蛋”演变。抛开消费者对“风味、色泽”等这类感官偏好的需求元素,食品安全是一个“政府严管、消费者关心”的重大民生问题。 养殖端除了能提供一枚鸡蛋,更重要的是要为这枚鸡蛋的食品安全提供可靠性。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要做到“技术为依托、管理做保障”。当前,做这方面探索、研究的很多,但难度似乎不小,需要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积累。 “环境友好”是指在“宁要青山绿水、不要金山银山”的环保监管背景下,养殖业必须面对和投入的问题。 从技术层面来说,“鸡粪的资源化利用”有很多成熟、成功的案例;从执行层面来说,以前只顾发展,在环保方面几乎没做什么工作,累积到现在问题就出来。现在抓“环保问题”,是行业向可持续发展轨道的理性回归。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落脚点在于养殖场“舍不舍得投入或者有没有能力投入”。舍不得投入或者没有能力投入的,果断退出是上策。另外,在环保问题,大型养殖场不能太自信,中小型养殖场业也别太自卑。 大场有大的方案,小场有小的搞法,只要实实在在地做了,这个问题不难解决。其风险主要在于“鸡粪的资源化利用”,不一定能带来与之投入相匹配的资金回报。就此而言,大型养殖场的压力要大于中小型养殖场,排放物数量级的差异是明摆在那里的。 “价值提升”简而言之,就是在成本趋于一致的背景下,如何让你的鸡蛋创造更大的价值。 首先,要了解你的客户。这里的“客户”不是指传统的蛋商,而是指吃鸡蛋的人。鸡蛋的需求,无论是从购买方式,还从品质、风味等偏好需求来分析,有多层次、多样化的趋势。规模再大的养殖企业,也很难做到能满足所有的消费者。 所以,“精准定位细分市场、精确定义产品特色”对养殖企业而言同样很重要。我们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讲风味(口味)重于讲营养,值得去探索、研究。如此,若有成效,打造“品牌”即水到渠成。其次,充分挖掘残次蛋等边缘产品的价值。 蛋鸡养殖有对设备的依存度越来越高、产蛋周期越来越长的趋势,这不可避免的会带来残次蛋比例增加、淘汰鸡毛色不好等问题,如果简单地处理掉,会对效益产生不利影响。 合理采用一些加工手段,如就地将残次蛋加工成蛋液、淘汰鸡屠宰后熟食化等方式,则有可能创造非常好的效益,值得去探索。 最后,要深耕周边市场,“吃好窝边草”。蛋鸡行业传统的“产区”与“销区”的边界可能会越来越模糊;“北蛋南运”这种长途奔袭式的“倒蛋”量有减少的趋势。 造成这种趋势可能的原因,一是以广东为代表的“销区”消费量在下降。随着内地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劳动力返乡导致“销区”流动人口数量下降,鸡蛋消费量自然就下来了。 二是南方省份近几年蛋鸡存栏有较明显上升趋势,即“销区”只给量增加了。两项叠加,传统“销区”对外地鸡蛋的需求下降似乎成为必然。深耕周边市场,物流成本低而效率高,产品新鲜,质量可追溯可靠性高,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在行业变革时期的混沌状态下,规则在重建,次序在重排,一切皆有可能。但行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故事讲讲是可以的,期望的结果唯有踏踏实实地干出来! |
下一篇:孙皓:青年鸡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