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牛羊病防治 > 文章

牛气肿疽病的防治

时间:2017-04-28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郭洪然 - 小 + 大

        气肿疽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病原是气肿疽梭菌,病菌主要存在于病牛的坏死组织和水肿液中,健牛多因采食污染的草料、饮水而经消化道感染,主要发生于黄牛,尤其是2岁以下的牛易感染。本病传染源为病畜,但并不是由病畜直接传给健康家畜,主要传递因素是土壤。即病畜体内的病原体进入土壤,以芽胞形式长期生存于土壤中,动物采食被这种土壤污染的饲草或饮水,经口腔和咽喉创伤侵入组织,也可由松弛或微伤的胃肠黏膜侵入血液。草场或放牧地,被气肿疽梭菌污染,此病将会年复一年在易感动物中有规律地重新出现。本病多发生在潮湿的山谷牧场及低湿的沼泽地区。较多病例见于夏季,常呈地方流行性。舍饲牲畜则因饲喂了疫区的饲料而发病。
        1、临床症状
        常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达41℃以上,食欲废绝,反刍停止,出现跛行,继则在股、臀、肩等肌肉丰满部位发生炎性气肿,触之有捻发音。病牛呼吸困难,多卧少立,全身症状重剧,多在1~2d内死亡。
        2、病理变化
        切开病变肌肉常流出污红色酸臭味含有气泡的液体,肌肉呈暗红色坏死,内有空隙,以致切面如海绵状。因本病而死的尸体只表现轻微腐败变化,但因为皮下结缔组织气肿及瘤胃膨胀而尸体显著膨胀。又因肺脏在濒死期水肿的结果,由鼻孔流出血样泡沫,肛门与阴道口也有血样液体流出。胸腹腔有暗红色浆液,心包液暗红而增多。心脏内外膜有出血斑,心肌变性,色淡而脆。肺小叶间水肿,淋巴结急性肿胀和出血性浆性浸润。脾常无变化或被小气泡所胀大,血呈暗红色。肝切面有大小不等棕色干燥病灶,这种病灶,死后仍继续扩大。
        本病在围场县北部区域时有发生,由于大多数病例取急性经过,死亡率高,给治疗带来了一定难度。2013年6月10日,围场县龙头山乡龙头山村七组周福山饲养的2岁黄牛发病两头,其中一头未及治疗即死,另一头精神萎顿,可视粘膜发绀,卧地不起,强行驱赶起立后,全身哆嗦。检查体温升高达41℃,右侧肩胛及臀部肌肉肿胀,触诊肿胀部捻发音明显,初步诊断为气肿疽。立即对病牛隔离治疗,肌肉注射多西环素注射液30ml(每百公斤牛0.75g多西环素)、静脉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1500ml、碳酸氢钠注射液500ml、头孢噻呋钠2g、维生素C注射液30ml、地塞米松注射液20ml、10%氯化钙注射液100ml,1次/d,在肿胀肌肉周围分点注射双氧水,每点注射20ml,经过3d治疗,病畜痊愈。
        2014年9月10日,龙头山乡多下村四组刘生饲养的2岁黄牛1头,表现食欲不振,反刍停止,瘤胃轻度鼓气,鼻镜干燥,多卧少立,站立时左后肢不敢负重、跛行。查体温40.5℃,眼观患牛左臀部高于右臀部,触诊左臀肌肉肿胀并有捻发音,采用多西环素注射液肌肉注射,头孢噻呋钠、地塞米松、维生素C、氯化钙、碳酸氢钠注射液、葡萄糖生理盐水注射液静脉注射,在臀部肿胀周围分点注射双氧水,每日1次,连用3d,病畜痊癒。
        3、防控措施
        几年来通过对20余例患牛的诊治,认为采取以下防控措施对防治牛气肿疽有一定的效果。
        3.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饲草、饲料及饮水的清洁卫生。
        3.2定期对圈舍进行消毒,放牧时要避开气肿疽病畜污染的牧地。
        3.3每年定期接种气肿疽灭活疫苗,每头牛皮下注射5毫升,6月龄以下犊牛接种后,到6月龄以上时应再接种一次。
        3.4对发病牛及早隔离治疗。
        选用多西环素肌肉注射、头孢噻呋钠、地塞米松、维生素C、氯化钙、葡萄糖生理盐水、碳酸氢钠注射液静脉注射,同时对肿胀部周围分点注射双氧水30~50ml。
        3.5对病死牛要按规程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其污染的圈舍、场地、用具进行彻底消毒。

上一篇:羔羊痢疾的诊断与防治(1)

下一篇: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3)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